崩溃与变革
原苏联1991年的解体已过去这么些年了,其原因仅仅是当时的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一手造成的?一般世人都这样认为,毕竟苏联是从他的手上消失的,有不少的老人还在怀念苏联时期的强大——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但是,当时的苏联强大吗?还是外强中干?抑或是纸老虎?
戈尔巴乔夫是在年迈中死去的契尔年科之后接过权柄的而成为了苏联帝国的掌门人。契尔年科之前同样是一位老者统治了苏联仅两年时间的大特务头子——前克格勃主管安德罗波夫,他死后接班的就是老者契尔年科,这位更是可怜,只在位13个月也就归西了。
三年中连续更换两位领导人这让苏联人感到老人政治的可怜,不会给苏联带来前进,而唯一带来的就是国内不停办丧事,接到最多的不是贺电而是各国的唁电。于是,长相漂亮、正值盛年(这符合接班人的第一要素)的戈尔巴乔夫在一片掌声中于1985年顺利地当选了帝国的掌门人,当踌躇满志的他接过了大权和核按钮时迎接他的不是党派的挤兑,而是苏联经济的可悲相:衰相已凸显,国内官僚主义盛行,军费开支不是苏联对外宣传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而是40%;军工系统的产值占生产总值的20%;250个亿的科研经费近200个亿用于军事研制,更可怕的就是官僚集团已高度地利益化、集团化,腐败盛行,失去了创新能力,面对着如此的一个帝国,戈尔巴乔夫也选择了改革,他首先提出了自己的“新思维”,简单说就是大胆地修正马列主义,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两个对立的阶级,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现阶段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已不是对立的阶级,而是同处在一条船上,不是相互斗争,而是要同舟共济,把这条船划向彼岸。随后他又提出了“公开性”、“多元化”等等,给世界一个个惊喜,也给自己国家的分崩离析奠定了一个个基础。
平心而论,变革是苏联的当务之急,是历史的必然。戈尔巴乔夫没有别的选择,不变革就要死亡——不是他过早身体的死亡(像他的前任),而是帝国的死亡,和美国的竞争已处下风,强弩之末,应了毛主席的那句“纸老虎的”名言。所以说变革是历史的必然,但是,戈尔巴乔夫所选择的变革的路线却致使各加盟共和国和中央政府离心现象越来越严重,各自为政。所以,历史又必不可少地走向了帝国的没落——分崩离析,在国内输给了叶利钦——终于被俄罗斯的总统所替换,一个没有了国家的总统戈尔巴乔夫还能去当谁的总统?他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是非功过世人还在讨论,不好定论,历史是公正的,但戈尔巴乔夫是个悲剧性的人物。
就我国的“文革”结束后所面临的情况可以说比苏联还要糟糕,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人民的生活不像是报纸上宣传的那样:芝麻开花——节节高。而大部分的民众处于贫困线以下,按西方经济学家的标准:即一个人一天的生活费低于一美元,就是绝对的贫困。我们过来的人都知道,那时大多数、尤其是勤劳的农民一年吃不了几顿饱饭,而且国内让阶级斗争的理论还桎梏着,人们的思想僵化、教条。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改革的步伐,开始了经济建设。
当一个国家处于积贫积弱的时候改革是必要的,否则这个国家就要灭亡。
当初,战国时期的秦国,在列强争霸中一直处于被动中,就是经过商鞅的变法,才使弱秦走上了强大,一举统一了六国,成为了强秦。
改革、变革是历史对一个国家的必然要求。
当时,就世界上仅剩下的几个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古巴、朝鲜等大都经济搞得不好,因为都注重了思想的建设,而忽略了经济建设,这些国家现在或“正统”或已开始了变革,(革新、改革)但是,保守、僵化必定不是历史的选择,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是我们的口号,现在,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经济已处于快速的发展中。
关键是我国引进了市场机制,市场经济就是竞争。
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我们究竟还要不要继续新的改革哩?一个国家没有变革就没有前进,只有不断的革,才能不断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