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须注意细碎小事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解决好“总开关”问题,补足理想信念之钙,正是为了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党员干部若坚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错误价值观,在如今中央狠抓作风建设的今天,必然丧失干劲,但若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价值追求,那毫无疑问依然会干劲充足,甚至热情更高于前。古代圣贤教导我们“民贵君轻”,“民为邦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当前,深化改革百事待兴,各级干部肩上有沉甸甸的担子,身后有群众眼巴巴的目光。作为自我的基本追求,要摒弃“官念”,实心做事,真抓实干,并从中获得满足、快乐和幸福。党员干部上班时是“官”,为百姓提供服务,下班后同样是百姓;参加工作前是群众,在岗时是干部,退休后同样回归百姓。我们不仅来自百姓,在当下、未来也一直扮演的是百姓的角色。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二字,既是我们的出身,也同样是我们的归宿。
因此,我们应把视自己为人民群众的一员,不产生高于群众的优越感,在实际生活中,应把自己视为没有一点特权的普通群众,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真正成为群众可亲可敬可近的知心朋友,常怀感恩之心,不负人民重托,不辱历史使命,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不断探索能带领区域内百姓致富的新方法、新途径、新路子,切实提升区域内百姓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今天我们评价一个干部,除了“不贪不占”,更要看其能不能干事、善不善成事。“为官”要牢记“党员姓党、公仆为公”,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最高位置,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加深同百姓的深厚感情,增强一心为国为民的情怀,遵循客观规律,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损害环境资源的短期行为,扎扎实实地干工作、谋发展,既要做“吹糠见米”的眼前事,又要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长远事,多做让人民群众长期受益的事。要着眼长远,胸怀大局,谋局全盘,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引进优势项目,培育优势产业,用大项目带动大建设,用大建设促进大产业,用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用大发展改善大民生。
要立足“打基础、管长远”,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甘做铺垫工作,甘抓未竟之事,加强基础设施、改善发展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为长远发展谋求优势的积累,解决好群众关心的“钱袋子”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着眼当前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细碎小事、繁杂琐事,真正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胜过自己的事情,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