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散文 >经典散文 >封狼居胥

封狼居胥

2014-10-15 15:10 作者:云时 阅读量:272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狼居胥山,有人说你在广阔的大漠深处,是蒙古草原那座仰望苍天的肯特山。有人说你是狼山,是阴山的开端,矗立在肥沃的的河套平原。还有人说你在戈壁阿尔泰山里面,处于呼尔呼山或古尔班赛汗山的附近。当然,还有人说你是这座或那座山。你因历史走进人们的视野,又因历史消逝在人们的视野。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你的踪迹,但你的容颜和身姿却象历史之迷,虚无缥缈,好奇的人们只能在想象中构建你的蜿蜒和起伏。

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这使匈奴重创远徙的战役,狼居胥山,不再寂寞,第一次登上历史的舞台。少年英发的霍去病,率数万汉骑,出代郡,入匈奴腹地2000余里,与匈奴左屠耆王接战。蹄卷黄沙,刀光血影,旷日厮杀。霍去病斩首七万余,挥师北进,一路追逐,至狼居胥山。策马远眺,强敌远遁,放眼四顾,悲风扬沙。霍去病命人增山而广地,登临山顶,南向中原,坛祭天地,立碑勒铭,封狼居胥,禅于姑衍,登临翰海而还。从此,匈奴向西北迁徙,漠南无王庭。一次战争,大漠狼烟,飞将立马,踏破阴山。封狼居胥,成为华夏成语词库中雄性而承载丰富文化内容的一份载体,从此,围绕着这个历史给予的词语,文学有了表述的主题;跟随着不世良将霍去病的足迹,多少英雄人物,在这里书写风云记录,留下惊世传说。

唐,华夏帝国的巅峰。突厥的箭矢弯刀惊扰着长安的钟声。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李靖、李绩十余万大军突破突厥的轻骑快马,俘获颉利可汗,灭亡东突厥的征途中,在狼居胥山的脚下驰过,留下喧嚣,留下执戟夜行的身影。大将侯君集西征吐谷浑,浩荡的大军在这里扎营,“狼胥山前秋风紧,黄沙漠漠起塞声”。一个王朝三百年的时光里,狼居胥都在鼓角连营、刀戟铮鸣的血性豪迈里激动,不能平静,不能入睡。

时光荏苒,狼居胥山再一次变的喧闹,嘈杂。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以后,明成祖朱棣亲率大军五次出塞,屡败蒙古鞑靼、瓦剌、兀良哈三部大军。明军追击蒙古败军至狼居胥山下,蹄声再次打破寂静,在狼居胥的怀中回响。遥想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壮志伟绩,朱棣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勒石记功凯旋还朝。

1688年,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借追击喀尔咯蒙古之机,进入漠南,威胁清朝北部边疆。1696年二月、1696年冬、1697年二月,康熙三征葛尔丹,涉克鲁伦河,达鄂尔多斯,由云中经宁夏,沿贺兰山出边塞,抵狼居胥山麓。康熙帝指挥清将费扬古等人将数次叛乱的噶尔丹围困在狼居胥山下。狼居胥山再次见证如潮的战马,嘶鸣如海啸,成千上万的甲骑,呐喊、冲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噶尔丹众叛亲离,自刎于山前。康熙帝勒铭于狼居胥山,五月回京。从此,边境消弭了战祸。狼居胥也在世人的安然里沉寂。

清朝,中国最后一个王朝,蒙受百年耻辱与灾难的没落王朝。1840年,鸦片战争后,陷入“四夷交侵,裂土分疆”的绝望境地。“封狼居胥”再次成为仁人志士反抗侵略、复兴中华的呐喊与悲声。以诗醒世的龚自珍愤然高呼“此生不封狼居胥,终愧我辈是男儿”;黄遵宪写诗道:“常惜此微身,以待封狼胥”。面对新疆阿古柏的叛乱和分裂,老将左宗棠抬棺出战,慷慨陈词:“一死何足惧?势必封狼山”。

“封狼居胥”不仅象征着功绩,它也曾是一种历史的讽刺。南北朝时,北方鲜卑民族崛起,曾一度统一黄河。南方,汉民族政权更迭频繁,一百多年时间,先后经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每个王朝寿命不过数十年。统一中国实在是一种奢望,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却不自量力,好大喜功。听了大臣王玄谟的北伐计划后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之意。”元嘉27年,进行北伐,一败涂地,被强敌北魏一直追到长江北岸,震动京师,刘宋几乎亡国。后人提及这段可笑的往事,充满不屑和嘲讽。北宋词人辛弃疾在《京口北古亭怀古》中写道:“……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暗讽当时不切实际的朝廷和大臣。同时赋予封狼居胥另一层涵义。

其他人在看啥

    《封狼居胥》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