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乞表
圣朝六十四年,天恩沐泽,有司大开方便鸿门,囊括域内青年,余以一介寒微得充庙堂之数,诚惶诚恐。入职以来,夙夜忧思,谨小而慎微,未敢越雷池半步,时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谋报拔擢之恩。
然岁余日来,未能得其门径,余深悔之。每察之,觉性使然也。故斗胆妄言,陈之尊驾之前。
自古学而优则仕,优学者,洞悉今古、胸怀天下、腹有韬略、怀安邦治世之才,富济民经济之道,一旦见用,则鱼翔四海、蛟兴洪云。余空学十又七年,胸无点墨、肚尽草莽,策无良谋,尤藏私家,志无天下,惟思小利,欲苟全性命与圣化之中,探玩陈腐,信道、媚佛、亲儒。常怀放浪之心,寄情于上水笔墨之间,养卉、治石、练文、斟茗。此余之思一也。
修齐治平,是以身修,乃可齐家,齐家而可治国、平天下。所谓身修之道为其根本也。修身者一曰正名,二曰见性,三曰笃志。名不正则言不顺,性不明则事昏幽,志不笃则难身与唯一、事倍而功半也。余一诺诺教书匠,无公职之署,背临借之名,怎敢近县衙之耳牛?况余性孤傲、心猿意马,无姚宋之才,强修治世之策而不能为,性难专一;未能察悦政颜,鞍前执蹬、马后扬鞭。此余之思二也。
为政者,必有五善、必诫三恶。五善者:一曰听命果行,二曰事上谋下,三曰左右恒通,四曰心无旁骛,五曰人移面异。三恶者:言报、言乐、言我。三恶具而五善无一。此余之思三也。
法度明,则物各其秩、人尽其力;赏罚公,则效死有命、执事有平。法度不明则野犬司晨,牝鸡护院,劳者千劳而悠者千悠;赏罚不公,则谄谀上者,欺其下,利其齿者、逢其嘉,享余丰而进职爵,辛劳者耒耜坏而无人问津。此余之思四也。
造化生人、各具形态,平生志趣、类而不同。或为仕官之徒,或穷旧古之信,或甘心孺子,或从师执教。师也者,传正道、守纲伦、教孝悌、明廉耻,循循而诱,孜孜以求。故当执三尺教鞭,尽其残志,此余之思五也。
福祸不两立,忠孝不两全。每虑及此,悲从中来。父母卧疾,不能亲侍汤药;稚子贪怀,而不能亲顾左右;友朋有约,而不能屡爽;教诲大道,时常废离,凡此未敢想也。此余之思六也。
若蒙垂怜,眷顾卑微,不胜感激,今日拜表,亦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