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散文 >哲理散文 >心的皈依

心的皈依

2014-10-20 17:35 作者:转载 阅读量:19107 推荐1次 | 我要投稿

最近,我审视内心,认为自己皈依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皈依,我们皈依还是不皈依好?我说,不要刻意,你问自己的内心,皈依只是一种形式,只有心皈依了,才是真的皈依。那么人为什么要皈依?人在未觉悟佛法之前,是永远不明白这个道理,也不会从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皈依的。最多也只是走个形式而已。因而对于常人而言,不用先急着皈依,不妨先从学习佛理开始,先在现实生活中慢慢修行觉悟,等到有一天,机缘到了,你自然而然就会走上这条路。

学佛悟道一定需要机缘,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机缘未到,再讲也是枉然。而悟性好的人往往能在经历一番人事之后较常人更早觉悟。但这个丝毫勉强不得,当顺其自然为好。佛家讲究因缘,认为一切的法相皆由因缘而生,因缘而灭。即使是佛法本身,其实也是如此。因而才有万法皆有亦皆空之说。正因如此,才能不生亦不灭。

在几年之前,我是没有皈依三宝,成为佛弟子的念头的,也不喜欢去念经礼佛,更反感烧香拜佛这些迷信者的行为,尽管我对佛法颇感兴趣,对佛理也颇为认同。但我一直认为学佛不必在于形式,而重在自己内心的修为,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行善,并能不断地放下就好,然而也是因为机缘关系,如今对佛法认识愈深之后,思想亦发生重大变化。当然学佛不在于外在形式更在于内在的心是没错的,但形式也不容忽视,如果说心是法,那么形式就是乘法的器,会有助于修习佛法,更快地悟法入道。同时,对于佛教里描述的世界观及以此呈现的世界我亦愈发深信不疑,随着自己有意无意的修行,一路走来,迄今愈来愈感受到佛法力量的广大无边,以及其无上的智慧。至今,我已彻底明白了什么是佛,什么是佛学。这是一门任何世间学问都难以企及的至高无上的智慧。学懂了佛,觉悟了佛,那才是人生最大的福慧。

而我反观自己的内心,在种种磨砺觉悟之后,对世间万般事物亦一一放下,贪嗔痴心愈来愈淡,而我一直以来,所放不下的不过是“情”罢了,此情并非一般世人之小情小爱,而是一种灵魂境界的知音之情至爱之情,这是我于这尘世里最想得到的东西,也是我心最“执”的东西,不得之总不甘心。然而前段时间,我却突然有种豁然而开的感觉,或许就是佛法里说的“开悟”。我终于放下了对“至情至爱”的“执心”,对于得或不得亦不太在意了,而以一种顺随的心态面对。我为什么可以放下了呢?那是因为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病根,也见到了一点空性(当然还未见全)。我一直执于这种情而感伤而遗憾,都是还未彻底消泯“自我”“自私”之心,还是受“得失”所左右。若破得失,再破自我,便能证道。而情即使是大情大爱,也不过是意所感受的识,既然“眼耳鼻舌身意”均为空相,那么此“情”亦不过空相尔。如果命中注定没有,刻意去求便为之所缚,为之所苦,而难解脱了。当然如果命中既有,那么不必强求亦能得之,如此以珍惜之心,执而不著之心对之即可,既顺随又可解脱,方得佛学真义。于是有感而发,欣然写下这段话:“遵从内心,随心而走。以慧定心,使心不乱。以此定心,爱人惜缘。但问心意,不问结果。心生心灭,随缘而安。不生不灭,恒定涅槃。”这段话也正是心境不断提升的一个过程。

我之写文章,至后来愈来愈不是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而是作为一种心灵的录影,以第三方的态度去看待记录自己的心灵真实活动,因而我之文章中“我”既是“我”亦“非我”。若一定要理解为我便落入执之境地了。

如今我终于决定皈依,至于皈依哪位师傅,最后学法于哪位师傅,就一切随缘了。我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我既信佛,佛自然会根据每个人的资质作好安排。尽管世人皆有私心,不愿为他人作引渡者甚众,但不必强求。虽然得明师指点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在于自身的修行。纵拜过万千法师,得万千法门,心若未至究竟,亦是枉然。因而至于有无引荐之人,引荐之人心怀如何,这都是无关要紧了,我的福份如何就看我自己的造化如何,而学佛修佛便是决定自己最后造化即业果的重要过程。当然对于我来说,我愿分享我学佛修佛所得的一切成果,也愿为所有发愿学佛修佛成佛之人尽己所能进行引渡。

今日之我心,对世俗的一切已经放下“执”心,且愈来愈具“离尘心”,因而不仅可以皈依,也可以出家了,我之所以决定暂不出家,主要是考虑到老母,我了解老母,怕她不能接受,因而决定依然在家修行,直到尽完尘世的责任。虽然我很清楚到我这心境出家修行比在家修行精进会快很多,但我相信在家修行也无妨。一切还是看机缘,既然机缘未到,就莫强求。

有人或许会认为我想出家是不是因为看破红尘,万念俱灰,是一种十分悲观而伤心的心态。这是他们不懂佛法而会作如是想。真正懂佛法的人会明白佛法并不悲观。而我出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智慧,觉悟真如自性。因而我的内心不但没有任何悲伤怨恨,相反充满详和欢喜。这是一种尘世里任何快乐都无法比拟的快乐。只是这种快乐只可意会却难言传。只有觉悟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此中乐趣。而一个体会了这种形而上灵魂愉悦的人往往不太会贪恋世俗中形而下的小愉小悦了,因为五蕴之“乐”说到底不过是些肤浅的短暂的无明的乐罢了。

其他人在看啥

    《心的皈依》的评论 (共 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