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尾续貂---《神雕侠侣》
这篇文章是集合前人之言,觉得说的很好。
一、男主角
杨过:这个人很是莫名其妙,开场时候他的性格有点像韦小宝,全书结束时又像萧峰,在两个极端上变动。杨过实际上是个天生名士,最起码我个人揣测金先生原意如此。但是他的发展一直受到限制,智上有黄蓉、武上有郭等人,性格上郭靖与周伯通左右制衡(当然即便没有这二人,也不会写成其中之一),最后只能是个类似的东邪,不能成为一个单独的性格个体。他的武功实在也不怎么好练,最后出现了两个“神秘人物”---林朝英与独孤求败,也就只能这样让读者自己揣测。论资质应该说是最高的,内外功在不长的时间里面都大有发展,不像周mm等人靠其他奇特招式连蒙带唬的取胜(应该是出其不意)。论相貌“一见杨过误终生”也不是吹的,这个终生不嫁、那个相思到死,都在极力承托这个人。为了尽显飘逸,也是为了和神仙一样的妻子匹配,选了一只大雕当宠物兼朋友。杨过有不少蠢事,比如:对黄蓉与郭靖,有时像仇人,有时又不像仇人,有线索不追查,只是让自己处在一种糊涂的状态。再比如:看见蒙古兵的恶性,对蒙古兵深为厌恶,但转眼又成了忽必烈的座上客。还比如:看见周伯通武功高深,想他是郭靖把兄弟,先得除掉,但转眼周被抓他又想非救周不可。金先生这样胡乱改变主人公形象的写法,实在让人不能理解。
二、一对师姐妹
李莫愁和小龙女:两个极端被动的人,前者完全被感情推动,后者是有点不好说,但更严重的是她基本是个精神残疾者。
李莫愁实在是个很可怜的人物,金先生为了把杨与龙描写的天造地设,所以即使对杨很爱慕的女子也不会对龙产生嫉妒(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这些嫉妒到哪里去了?去了李莫愁那里,这个莫愁名真是一语双关。她还有一个绰号叫“赤练仙子”,赤练是从赤练蛇一词出来的,赤练蛇原本无毒,但生性凶猛,可见这个人不光是因为情的缘故而成一个疯狂的人。实际上她因妒成狂,杀了不少根本无辜的人,这些人用无辜来形容都不能显其无辜,完全被感情催动的她,实际上已经不是痴了,完全是妒忌,该她的、不该她的、别人的都在她这里集合了,以至于有还有网友说她很酷。
小龙女本身应该成为那种极端审美的人物,是在现实世界中仙女下凡的产物,不过好像金先生太有点想当然了,这个白衣飘飘的仙女,其开始对世界的一切看法想法本质与阿紫其实没有两样,回想一下那个西湖的白素贞,小龙女与这个“妖精”相比实在相去甚远。失去本就属人所有的很多自然性质,恻隐之心等这些与生俱来的在她这里都得不到体现。生活也完全被神化了,事实上武侠人物的生活都很飘逸,一是为了压缩时间真空,二是为了好看。如好莱坞大片一样,主角坐计程车,随便从口袋里面掏出一笔钱就不多不少刚刚好一样。不过在小龙女这里,这些的体现的确是过分了。顺便说一句,小龙女某日在活死人墓与杨过吃完晚饭后对杨过说:“过儿,今天你洗碗。”(好像很是煞风景,别说我焚琴煮鹤 ;)
三、后来的蓉儿
她本来可以是金庸笔下最完美的一个女性,血肉丰满、聪敏伶俐、美艳不可方物。从青春少女一直到中年妇人,有优点、有缺点、音容笑貌总在眼前。非常无聊的是金先生却在她身上加入了品位低下的权利欲,丐帮直接从一般君主制变成了专制政体,黄蓉成了武则天、伊丽莎白二世一样的集权者,大意传位给女婿又直接导致丐帮政治没落,到元末天下第一大帮就被明教取代,明朝可有可无,清朝全体加入天地会。可能有人说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或着黄蓉是纯粹的爱情动物等,但是看看她的家---桃花岛。黄药师时期,桃花岛组成:黄药师一家、六大弟子、仆役,这是不折不扣的封建领主关系,封建契约关系两个特征:1、效忠契约;2、身份等级。弟子们属于附庸骑士阶级,所以被赶走后羞耻无比,梅超风誓死维护桃花岛声誉,无论这个铁尸多么凶残,那一刻她是值得敬佩的。而黄蓉掌管后,竟然堕落到容忍大武小武这类卑俗人物的地步,连天生名士的杨过都容不下。一般喜欢集权的君主都擅长利用缺乏品德的平民(暴民),给制约自己的力量以强烈的恐惧压力,丐帮这样统治,桃花岛也这样统治,所以,桃花岛上是大武小武这类卑污的暴民,丐帮是鲁有脚这类愚蠢的奴才。黄药师十分不满这点,所以晚年四处云游,主要就是因为受不了黄蓉这种品位低下的权力欲。
四、最大的反派
金轮法王:一个模糊的形象,武功不错,但是总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留给读者。
五、一堆老年人
黄药师:(105--110)1、华山论剑25年一次。郭靖十八九是第二次华山论剑,第一次是在郭靖出生前7年,那时黄药师是五绝之一,如果说他三十左右当上五绝之一好像还合理,那郭靖出生时黄药师已经是40左右或更大。全书结束时他的年龄在105左右;2、郭靖看见梅超风是“模样却颇为俏丽,大约是四十左右。”第三次襄阳大战时,梅超风要是活着,就是100岁左右,黄药师是她的师父,年纪应该比她大,只大10岁,那黄药师在全书结束时候就是110岁左右。
一灯大师:(105--110以上)1、他出家时间在第一次华山论剑后的第三年,即郭靖出生前四年,这个就和黄药师差不多年纪;2、在他出家后22年,郭靖和黄蓉去看他是“一个老僧,银须垂胸”,这个描写好像是七八十了吧!这一年和第三次襄阳之战相隔40多年,如此,他的年纪比黄药师还大。
周伯通:(100以上)第一次出场在桃花岛,那时他“须发苍然,并未全白。”以“老顽童”的绰号闻名武林,已经是个老年人了,在第三次襄阳之战时,他最少也是100岁左右。
瑛姑:(90以上)她好老顽童交往是在郭靖出生前6年,如果那时她是20岁,第三次襄阳之战,年龄大约是90岁左右。
郭靖:(64)《射雕》开篇是郭靖出生前一年,第三次襄阳之战发生的年代和这个相差65年,这时的郭靖64岁。
黄蓉:(65以上)她年龄比郭靖大是众所周知的,有说大一两岁的,有说大五六岁的,有说大不少的,不管怎么说,她至少65了。
80---100岁:柯镇恶、沙通天、侯通海、彭连虎和灵智上等人。
评:在武侠小说里面,的确是可以有年纪很大的人存在,比如《倚天》中的张三丰,因为武侠世界仍然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不能想象没有老年人存在的现实社会。但是武侠世界里面的则多为青壮年才比较可以,俗话说“拳怕少壮。”所以多数武侠小说以男性为主角,因为男性本身的攻击性与身体素质所决定。而《射雕》中如此多的耄耋老人(甚至更老)就很是不妥,作者对他们的,描写甚至可以说是以壮年的时代为根基,完全没有一个行将就木的人的正常心态。个人觉得是金庸先生将历史过分加入小说所导致的,这点在连绝情谷的人身上很能体现。
六、水平低下的全真教
从《射雕》到《神雕》,水平一直很低,除了武功总是练不明白,一打就败。更主要的是易信谣言、分不清敌友,即使在敌友善恶很清也楚时,也总是把事情越办越遭。难道配角就要受这样的侮辱吗?
全真烂事一箩筐:
1、丘处机设法救郭啸天遗孀,发现她被人劫持。藏在焦木和尚的法华寺内。他本可有理有节地处理,必可让焦木和尚和他所请来的江南七怪低头,可是他先闹云楼寺,再闹法华寺,在烟雨楼和法华寺内与江南七怪等生死搏杀,最后焦木死难,众人都受重伤,郭啸天的遗孀又被人劫走了。本来是一件很占理的事,让丘处机给办得一塌糊涂,最后,他不得不认错。
2、郭靖和杨康在街头比武,全真七子中的马钰、丘处机、王处一等厉害人物都出场,结果大败,亏得江南七怪来解围救命。
3、全真七子糊里糊涂地先斗梅超风,后斗黄药师,被欧阳峰趁机打死谭处瑞,而全真教却把杀人罪责算在黄药师身上。
4、糊里糊涂相信黄药师杀了周伯通和郭靖,在烟雨楼前和黄药师大打出手,若不是黄药师忍让,全真七子还不知道会什么下场。
5、郭靖带杨过上终南山求师,多名道士前来下杀手,要将郭靖置于死地。98个人组了14个天罡北斗阵PK郭靖一人,结果败的一塌糊涂。而此时全真教大本营被人袭击,不是郭靖破了天罡北斗阵前来救援,全真教就被人抄了。
6、敌人要全真教皈依蒙古,他们不对付蒙古人,却联手蒙古人对付小龙女,小龙女受重伤。杨过打退蒙古人,他们又组剑阵对付杨过。
评:历史上的全真教实际上是靠蒙古人的支持才得以大肆发展的,相信这一点金庸先生是清楚的,但是这个所谓的天下玄门正宗,始终在金先生这里得不到发展,一再陪衬倒也是小说必然,不过立如此一个从武功到心智都糊里糊涂的门派为正宗,不知道金先生用意何在?
七、一个神秘人物
独孤求败:这个人物虽然并没有出场,但是其欲求一败而不得的绝世高手形象却宛如亲见、深入人心。不过他的年代考证让人很头疼,以下是一位高人的考证:独孤求败,此人年代最难放置考证,主要是金老把一只活生生的神雕放在书中。首次华山论剑,五绝未提其人,应该已经作古。杨过遇神雕时离射雕开篇已42年。神雕既然教他练剑,应在独孤求败生前看到过。首次华山论剑在射雕开篇前3年,比徒弟大15-20岁应属正常,那么首次华山论剑他大约30左右。可推论他在1065年出生,似乎他们都没有与独孤求败交往过,可能听说过他的名头吧。那么独孤求败在约1155年就死了(啊,神雕结尾时那只雕至少100岁了,金老啊金老你这玩笑开大了),以至五绝自命不凡了。这一来,独孤求败 自己说30岁已横行天下,恐怕有点自吹自擂了。因为那时虚竹段誉乔峰才正当年。难道他们三兄弟传了一点点,或是另有奇遇。要么就是相当于〈书剑〉中红花会在这边红透半边天,苗人凤在那边不知天高地厚自封天下无敌。又或如金轮法王一样在边疆称霸。而且,独孤九剑也不过是他未及颠峰时的功夫,以至总让人感到风清扬令狐冲和其他笑傲人物与天龙中比起来总差一筹。有人推论年代越近,功夫越低,未尝没有道理。方证练了几十年易筋经竟然没什么明堂也就不足为怪了,北冥神功和化功大法随便流点口水就成了厉害无比的吸星大法。这位考证的高人在最后只能感叹的说:“至于独孤求败,可能因为是疯了的慕容号称独孤求败,虚竹段誉等高手才没有与之较量,甚至暗中保护他所以独孤求败纵横一生无敌手~~~”说来说去,最靠谱可能还是另一位高人说的,黄裳和独孤求败是一个人。
八、一个大背景
宋人的礼法:宋朝之前的五代十国是一个十分动荡不安时期,而且每逢这些个乱世,社会的道德水准就极低。比如春秋战国的道德水准很低,就有诸子出来争鸣,孔子更是极力维护礼乐制度,“临死”也不越雷池一步,痛骂子路,但就是游走列国四处碰壁。再比如三国时期的曹操,他在那样一个乱世能招揽到人才,就是因为他知道“此上下相疑之秋”的缘故。事实上,宋也有好几位有名的道学家极力宣扬道学、崇尚礼教,但不能说明“宋人重礼法”,要是用老子的观点(圣人不死,大盗不灭),那直接可以说是因为礼法不好了,才需要出来维护。(这个留着暂论)宋朝实际上道德局面比较混乱,冯道(五代人)一生四朝官居高位,先后服侍皇帝10人,亡国废君,毫不在意,无任何忠君之念,而同时代的文人却崇拜他为“圣人”,宋初年郭忠恕还说冯道“累朝大臣,诚信著于天下,四方谈士,无论贤与不肖,皆以为长者。”许多正统知识分子如欧阳修等人就口诛笔伐,后来到周敦颐、程颐等人,一个封建统治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建立起来,再后来南宋的朱熹就是这个哲学体系的集大成者,但这说明不了什么,南宋时期,朱熹的学说就一度成了“伪学”,在禁止之列。程颐主张寡妇不能再嫁,南北宋之交的词人李清照好像并不买帐,李清照父亲李格非是礼部员外郎,而且着意经学、礼记,应该是重礼法的了。李清照受过极好教育,又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长大,却偏偏在48岁丈夫去世后再嫁,来了个“黄昏恋”,后来又离异。可见礼法之云不要说市井小民,就连官僚、文人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人也不接受。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也颇有人在,试想在这样的背景下金先生跳出来单说礼法观念重,不是我狂妄,金先生实在是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