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日
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新馆,于二零零七年十月二十七日开馆。这一天是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八十周年纪念日。宽阔的门楼,高高的台阶,革命历史博物馆特有的庄严感,一步步向我们靠近。走上台阶中部,一个参观路线图告知了游客的行走路线。抬起头来,透过玻璃,一个巨大的雕塑,呈现在眼前。雕塑正中是两个伟人的会面。这是历史性的会师,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础。雕塑的外形似乎是一把火炬,又像是一个摇篮,还有几分大山的样子。这样的感觉都对。火炬表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最终燃到了全中国。像摇篮,说明井冈山这一革命摇篮的重要地位。而大山,表现出来的是两个伟大人物山一样的胸怀,有容乃大的气度!
博物馆共有六个展厅,从第一次大革命到新中国建立的全过程。几十年的历史不算长,期间的惊心动魄又岂是一篇小小的短文能概括一二?第一次国共合作,还没有感觉到合作的愉快,二七年的“四一二”便开始了令人发指的白色恐怖。那些挂在城门口的革命志士的人头,何止一处两处?在那一次的反革命大屠杀中,朱德总司令的妻子伍若兰,就这样英勇牺牲。年仅二十三岁的伍若兰被捕后坚贞不屈,在遭受了种种酷刑以后,被残酷杀害。她的头,被挂在城头三天三夜。
“我失娇杨君失柳”里的娇杨杨开慧,同样因为不肯写下和毛泽东脱离关系的声明,被反革命武装杀害。这些牺牲的革命者,只是当时千千万万个革命者中的代表。“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三十八年后,重上井冈山的毛主席,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西江月·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两个连的兵力取得了胜利,是一次以少胜多的典范。这是过后的终结。当时的险况,亲历者怎能知道必定胜利!朱毛会师时,井冈山上只剩下两个营的革命火种。正是这些革命的种子,燃遍了大江南北,才有了后来中国革命胜利的丰硕成果。黄洋界保卫战如果没有胜利,会是怎样的结果?黄洋界的险,远不是自然!
一个一个展厅看过去,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说明,远不能代表当时紧张的万一。几十年腥风血雨的岁月,共产党人经历的艰苦,简直无法用文字描述。六个各有风格的展厅,有的用照片,有的用实物,有的是模拟当时的场景,有的用现代的声光电等形式……其中有的地方还有情景再现,让观众得到具体的感性认识。穿插其间的一段段当时的流行顺口溜,则通过另一个侧面展现了军民鱼水情,官兵一条心的时代风尚。那些三言两语的顺口溜,不是来自文人的创作,而是集体智慧的光芒。
今天,二零一四年十月二十七日,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八十七周年纪念日。一九六五年,毛主席“千里来寻故地”,重上井冈山,是“三十八年过去”。今年,是老人家去世三十八年。这两个三十八年,中国人民经历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是一次又一次的“旧貌变新颜”。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见证了一二。这里最早以博物馆形式面向观众,是一九五九年。如今是旧址上的重新建设,它是二零零五年被评为中宣部直属的红色旅游一号工程国家一级博物馆。参观这座博物馆,不是猎奇,不是为了看什么坛坛罐罐。看的就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老一辈革命家如何取得中国革命最终胜利的全部过程。
最后,一个模型图,将井冈山的大小山脉,五大哨所一一标示出来。五大哨所具有共同的险要特征,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地。占据地利之便的赤卫队员,凭借着红米饭南瓜汤的养育,将一个革命的摇篮创建成成功的革命根据地。众多的实物,简陋的物件儿。就是这些东西,中国革命胜利的支撑。
以此文纪革命根据地的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