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文化点评 >浅析中国经典文化

浅析中国经典文化

2014-11-11 15:06 作者:网友推荐 阅读量:2114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时间总是行色匆匆,埋头向前,从不肯为什么停留。这一路走来,不知她遇见了多少人,经历过多少事,但好在,她经过的痕迹,总会有人悉数记录下来,不至于使历史成为一张白纸。

——题记

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学会用文字来记录生活,抒发情感,从文字里获取信息,也因此有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每一种类别都彰显着中华名族渊博的知识海洋,各有所长。在这里,我便说一下我对各类经典名著的浅薄理解。

在各类名著经典中,我尤其喜欢《诗经》,也许是我过重的少女情怀致使我一读到它眼前就闪现出各种美好画面,“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成了我心底最圣神的誓言。原句“死生挈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话在当时来说,歌颂的是战争中战士间互相勉励、同生共死的友情,后来逐渐演变成形容夫妻情深、对爱情坚定不移的句子,但在我看来,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都是适合用这样的句子来表达的。就让我带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的悸动,去遇见那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感情,牵着你的手,一起到白头吧。

恍惚中记起曾看过的一句话,它这样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论境界,无句可出其右。集合我自身的理解,此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了一幅河上秋色图:在深秋的清晨,白雾茫茫,秋水深深,芦苇苍苍,一片朦胧景象。自己所思所想之人就站在那片朦胧之中,好像在朝着自己微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似真非真,让人看不透,却又真实存在着。这样的可望不可及,被这清虚寂寥略带凄凉哀婉色彩的朦胧境界所渲染,让人感触颇深,流连忘返,只想不顾一切就此沉沦,去追寻心中那份想要的美好。其境界,的确无从超越。

《诗经》里也有着以抒情为主的叙事诗,《氓》可以说是此类叙事诗里的代表作之一,虽然它所述的故事远不如《孔雀东南飞》那样完整细致,但它却将女主人公的遭遇、命运、想法细致地反映出来。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也刻画的无微不至。此诗将抒情叙事融为一体,时而佐以慨叹式的议论。这样的描写特点,在之后两千余年的叙事诗身上依稀还能看到它的影子。

从时间年限上来说,《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结,作者成分很复杂,很多诗篇至今为止仍不知其作者是谁,产生的地域也很广,有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烈士等进献的乐歌,还有很多是流传于民间的歌谣。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诸子百家之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各家所长,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在我看来,诸子百家在群众生活以及朝堂上的影响之深,后世时期都是可望不可及的。在今天,人们说起诸子百家的时候,仍能肃然起敬,心生钦佩。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固政权,便于国家统一,稳固自己的地位,听从丞相李斯的建议,进行了大规模的焚书坑儒,毁掉的经典名著不计其数,很多珍贵的书籍,从此失传。诸子百家到底留下了多少精彩文籍,因此反倒成了一个谜。那时百家争鸣,各展所长,各家所写的书籍,精彩程度可想而知。秦始皇的一把火,便让这些书籍化为灰烬,让后世子孙在以后都无法读到这些著作,无法领略到祖先的聪慧,让人一想起便只觉遗憾。

说起古诗人们都不会觉得陌生吧,古时候,人们通常通过写诗来抒发心情。孟郊在考中科举后曾写道“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这多像我们高考胜利后的心情,春风得意,年少轻狂。那时的我们,眼角眉梢都是抑制不住的神采飞扬。孟郊有着和我们一样的心情吧,终于有机会施展抱负,一展宏图,带着雄心壮志去接近心中的梦想,渴望着有一天能站在山顶,望着自己的成果满意的大笑。生活不会一如既往的平安顺利,古诗可以用来抒发人的心情志向,也可以用来展现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环境,杜甫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此句采用对比的描写手法,通过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差距,写出了当时尖锐的社会阶级矛盾,以酒肉臭、冻死骨来描绘富人和穷人各自的生活环境,白居易也曾在《卖炭翁》中写道:“可伶身上衣正单,心忧碳贱愿天寒。”一读到这句话,就会让人感到心疼,生活不易,想要在社会上平安幸福的生活下去,对于那时的人们来说,是多么的困难,他们的生活,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身不由己,从一出生,他们的命运就已确定,没有几个人能够改写。也许他们也有够挣扎反抗,却终究斗不过生活中所需的柴米油盐。只有有了它,所渡过的一天才能被叫做生活。

在乎的东西越多,人们活着的枷锁就越大。这个世界上,也曾有什么都不在乎,以平常态度对待得失的人。著名诗人李白的《将进酒》里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财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此豁达的心态,天下能比得过他之人寥寥无几,暂且不说在古代,就拿今天来说,试问有几个人能有李白那样的心态,拿得起放得下,相信“千金散尽还复来”。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在这个世界上,总免不了攀比行为的发生,成绩没有别人好,挣得钱没有别人多,长得没有别人漂亮,家庭背景没有别人好等。这些都能使人产生一种挫败感,这种豁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李清照,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一些杰出的男词人比起来,她的词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她在《声声慢》中开头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句的不寻常在于巧妙连用七组叠词,这七组叠词极富有音乐美,朗读起来便让人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此句在《声声慢》中可谓是锦上添花,妙不可言。她写的词,多运用多样化的抒情手段来描绘感情,塑造主人公的形象,以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她也是一位语言巨匠,采用新鲜活泼,富有生命力的民间口语,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词,令人叹绝;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因而语言富于音乐美;语言含而不露,婉而多曲,蕴籍深厚,往往使人“方解其中意,欲语已忘言。”

除了古诗词、诗经之外,中国也有很多优秀的小说作品。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此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围绕与贾府利益密切相关的贾宝玉的人生道路为主线,展开的一场关于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逐渐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是一部彻彻底底的悲剧。除书中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悲剧之外,书中之人大都伴着痛苦生活,甚至离开的时候,仍没能摆脱痛苦。曾有人这样评价到:凡此书中之人,有与生活之欲相关系者,无不与苦痛相终始。这样的说法显然是正确的,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封建社会下的产物,渴望走出却又无能为力,最后只能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浑浑噩噩的死去。也许对他们来说,离去是让人解脱更有效的方法办法吧。

与《红楼梦》相比,《水浒传》俨然是一部英雄的颂歌,真实的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此书以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地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塑造了一批农民英雄形象,鼓舞了封建社会人民对统治者阶级的反抗斗争。

在写作特点方面,作者施耐庵善于运用纯粹的白话,语言生动、活泼,极富表现力,充满生活气息。无论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其语言或细腻,或简洁,或夸张,或明快,都显得粗俊爽,雄健豪放。使小说情节达到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由此确立了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并且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对后代文学亦有着深刻的影响。

《好汉歌》里唱到: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啊,风风火火闯九州。我想,这就是那种所谓的英雄气概了吧,路见不平,便拔刀相助,救人于危难之间,不取回报。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大多被人们歌颂着,人们心底都在向往那个充满正气豪情的江湖世界,这大概也是各类英雄小说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吧。

除以上我所提到的各类经典名著之外,古代戏曲也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闪耀点。在各类戏曲中,我尤其喜爱《牡丹亭》。汤显祖的《牡丹亭》以其主题思想的深刻性和高度的艺术成就,成为明代戏曲的优秀代表。这是一曲“情”的颂歌,是以情抗理在戏曲界的胜利。《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的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

汤显祖的《牡丹亭》作为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之作,历来被许多文学研究家所重视,并有许多文人对这部作品谈出了很多具有独到见解的看法。作为一个初次拜读这部作品的人,我便因剧中杜丽娘的至爱至情以及对自由的追求而感动,也为汤显祖在作品中深寓的哲理所叹服,更被戏曲大胆的幻想所吸引。在去年的选修课“中外戏曲文化鉴赏”上,我第一次接触到《牡丹亭》,并开始逐渐了解它,开始爱上这个叫杜丽娘的特别女子,她的为爱执着,不顾一切,让我深深感触。

《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地歌颂了女主人公为“情”而死,死而复生的感人故事;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爱情自由,要求个性解放的斗争精神;暴露了封建礼教的冷酷和虚伪。作品表面看来,似是一个离奇荒诞的爱情故事,不过是在颂扬痴心妄想的儿女私情。但是,透过梦境幻想,我可以领悟到作家汤显祖深邃的哲学思想,汤显祖在这部作品中,在表现追求自由爱情的同时寄寓了他所崇尚的“真性情”,显露与当时社会存在的正统观念相对立的思想。

《牡丹亭》的艺术特色,主要在于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也就是理想色彩非常浓烈。作者是理想化地描写对象。杜丽娘就是作者理想化的化身。汤显祖通过奇情异彩的艺术境界,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了对封建礼教的冲击,对人的“真性情”的憧憬与追求。

以上便是我对各类经典名著的浅显理解。而说起阅读,我们都不会陌生,从小学时代学会认字开始,我们就开始阅读,到现在也有十多年了。在这十多年里,我们读过古诗、散文、名著、文言古文等各种文章。也深知读书是为了以后有更好的发展的道理。周恩来曾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见读书不仅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更是加快国家发展的充要条件。中华的博大精深需要我们通过阅读去了解,阅读是我们了解过去精彩的最好方式,只有了解了,才能更好的传播,从而弘扬中国文化,展示本国风采。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还要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进,跌跌撞撞,直到老去,就像那句古话说的一样:活到老,学到老。

其他人在看啥

    《浅析中国经典文化》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