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作家因何存在
时隔72年我们的文艺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什么这么说我不是突然想象出来的,是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的。72年前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地勇敢提出并发表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当时赢得了很大的反响,各地纷纷响应各类文艺作品呈现给广大人民。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更是对《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的再次深化。但之后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其中最令人发指的是文学作品《苦恋》的出现,彻底地让我们在思想上产生了各种怀疑情绪,对文学产生了惧怕情绪。根据当时的史料记载,很多的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或者遭到严重迫害,身心遭到了严重的践踏。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坚决提出要搞“中国特色的文化”要使我们的中华文化有社会主义的朝气。十三大后,我们的四大名著纷纷改编成电视机,进入到寻常百姓家。除此之外一大批影视作品出现,例如《渴望》、《人生》等佳作涌向人民的心中,再一次印证了一句哲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时隔七十二年我们的习近平主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的文艺精神,邀请了数十名文艺界的人士和代表,在北京发表了重要讲话,各代表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让我感受最为深刻的便是习近平主席的真诚和熟练,据很多在场代表讲述,习近平曾讲到他读过贾大山和贾平凹的作品,早在50年代的时候贾大山的作品他就读过对他影响深刻,而对贾平凹老师的作品他说这样的作品真正反映了人民生活,是对中国几十年来生活的真实写照。,贾老师回到陕西之后发表的意见当中很大一部分都强调作为一个作家要深入生活,我对他的话有以下几种理解:
第一,作家为什么写作品?一个作家为何写的话题已经在文艺界谈论了好久,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为人民而写。在中国这片大地上,正是有了一大批有心人他们用自己的耳朵去听,去眼睛去看,用鼻子在嗅,用心去感悟,用脑子在思考,才有了一大批伟大的作者和作品诞生。以陕西为例,我们有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惊天动地的一幕》《人生》、《平凡的世界》、《早晨太阳从这里升起》等。贾平凹的《秦腔》、《废都》、《高老庄》、《怀念狼》、《老生》和《带灯》等优秀作品,除此之外,不乏高建群《最后一个匈奴》、杨焕亭《汉武大帝》等历史作品的创作,这也引发我对陕西人精神的思考,为什么这么多的文学巨匠产生在陕西这块大地上,除了悠久的历史外,我认为这离不开陕西特殊的地理地貌,不难发现陕西这块地方自古以来是一个变动非常大的时代,我们民间经常流传着这样一个民谣“湖北填四川,四川入陕西”不难发现陕西人最早是湖北一带移民过来的。而湖北是两河流域的重要分支,湖北的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点至今还存在争议,这里不多讲?湖北的一部分人进入到陕西之后来到了陕南,而关中的人多半是由山西洪洞迁入,也不乏是从甘肃和蒙古一带迁入,总之陕西是一个多民族杂烩的地区,在交融中产生了特殊的文化和性格。例如陕北人很多人认为他们是牧民之气没有完全根除,但仔细研究,陕北人是“粗”但心底是细腻和多情的,陕南人则是“细”和刚强的,因为粗他们创造了革命根据地的成长,因为细他们从大山里坚强地生活着,创造了独特的文明。关中则是富饶之地,“怪”是对他的最好概括,历经战火仍然坚强地屹立在中国的大地上,因为现实就是这样,引发更多的人对陕西文化思考,作家并非一开始就是作家,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是一个一个写出来的,之所以称之为“作家”是因为他们明白了他们的作品必须为人民而写,要坚持“立足现实,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原则,作一个明明白白的观察者和生活者。
第二,作家怎样写作品?这个问题基本上很多人长期思考的问题,在作家的眼里作品是自己身上的一个病,要彻底治好这个病,就得拿起笔一笔一划地记录下来,记录下来还是不够的,还要将其改编,让跟多的人了解其作品,发挥他根深层次的作用。为了写好一部作品,陕西作家基本上可以说是跑断老人腿,和当地人拉家常翻阅资料。最让我敬佩的便是路遥《平凡的世界》其创作可谓是惊天动地,年轻人称之为“圣经”殊不知这部作品是他用生命换来的。目前人们要设立路遥奖,尽管阻力大,但是他至少让人们对这位作家曾经的贡献记忆心中。认真地布局和创新,贾平凹是当今文坛做得有声有色的一位,记得《红楼梦》中秦可卿的房间中写有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确是这样,当一个作家实在写不出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也会烦恼,这个时候他会对自己的人情观进行思考,。从中找出新的内容来。同样是贾平凹他一直将商洛文化作为自己的创作之基,他15部长篇小说将近一大半都离不开商洛这片大地,他曾言:“自己是商洛制造。”只有深入生活,才可以写出好的作品。反观当前的文学浪潮中,特别是网络文学的出现商业公司的操作,让真正好的优秀的作品开始出现了边缘话态势,相反那些色情的,玄幻的,违背伦理的却成了主流,有一项调查证明目前有53%的文学爱好者是学生,35%是中年人,10%是老年人,仔细分析不难看出为了迎合广大的学生的需要,一些写手们绞尽脑汁地创作出段子这些东西,完全是虚拟的,此时的他们正处于三观的形成期,完全是对他们的歪曲教育。而中年人多是热衷于都市生活和争斗,那些老年人只能是边缘文化的爱好者,形势就是这样,到底作家该不该坚守的确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这里是得到了问答。近日参加了某市的作家交流会其中有人讲到不要为了你的作品出名而作宣传,真正优秀的作品是立足于生活的。一个作家是耐得住寂寞的,首先要在生活情况良好的情况下进行创作,万万不可希望文学发财。
第三,作家写作的意义在何处?一个作家倘若无人关注,只是一味地闭门造车是不行的,首先要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其中的美与善。一部好的作品需要时代考验,是要经过时代发展而产生的,可能需要更久的时间,总之一个作家能为后人留下些东西,哪怕只有一个人在关注也要写,毕竟一个人读了之后心底有所悟,有所想,正所谓影响一个人,教育一代人,辐射所有人。为了让更多的作家活得有尊严,请尊重他们,很多知名作家认为自己是生活中的另类,这种另类是我们生活的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文明才延续得更好,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生活才多些信心。
“存在”这个词语西方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早已经研究过,我们创作作品,也不是为了验证存在的价值吗?文艺座谈会的召开,绝对不是说文化人能够飞黄腾达一步登天旨在告诉更多的作家文学指导没有高峰,只要追求高峰,这条路揍得很是艰难,但当拨开云雾见晴天的一刻,彩虹依然那么美丽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