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随笔 >随笔 >论“噱头”文化

论“噱头”文化

2009-11-04 01:26 作者:Franziska 阅读量:1873 推荐1次 | 我要投稿

“噱头文化”简而言之就是文化中被视为“酷”的行为表现,这个概念是我自己弄出来的。

那么什么样才算文化里面的“酷”呢?实际上就是利用了人们的敬畏和自己的虚荣心里。比如这个词:饕餮。很多人不认识,突然有人说它念tao'ti,并且说龙生九子有一个就是它了,突然会给人一种这个人学识渊博之感,而解释的人就因为这“突然高大的一刻”,对这些十分留意,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噱头文化”,当然它的出现有很深层次的社会背景,毕竟虚荣只是人本性的一种,不能把“屎盆子”直接套到它的头上。在这里也不想讨论这个问题,只想说说“噱头文化”而已。

现实中,最早的“噱头文化”出现在学校里面。你可以发现不少男生的站姿、坐姿等都“很帅很酷”,细细品味就能有似曾相识之感,电影里面?对,很多都是来源于这些。个人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等都是很多影视剧的格调,当然作为影视作品这无可厚非,进入现实生活后就非常的格格不入。小马哥的牙签、古惑仔的砍刀、F4的潇洒帅气等都是影响数年甚至一代的东西。这些里面有很多叛逆的成分,但已经能隐隐看见“噱头文化”的影子了。

“卐”这个怎么念?懂“噱头文化”的人立马会告诉你这念wan,并且用余光盯着你等待着高山仰止的崇拜。有一首歌叫《老人与海》,如果这首歌像周杰伦的《双截棍》一样传遍大街小巷,那你可能会听到有人会说《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等你说是某某歌手的时候,他必然会说我还以为是那本书呢?这场小争论你赢了一半,但是在策略上他是完胜。

“噱头文化”被借鉴的很广很全面,有一部电影将“噱头文化”发挥到了很好的水平,名字记不得的了,里面范冰冰对古天乐说了“松花江名字的由来”,其实故事本身实质上是挺美的,只是言语之间让人感觉有欺骗性质,好像更像是内地妓女和香港嫖客的谈天。“噱头文化”兴起的应该是人们将向往过分的拉近了现实的生活,《读者》上有一篇文章《向往,只是一段距离》,看过之后可能会对这些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现在很难想象《男人装》成为主流杂志的时代,但是似乎有这个可能性,因为它本身就是一本“噱头杂志”。

其他人在看啥

    《论“噱头”文化》的评论 (共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