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偷菜了吗--2
今天你偷菜了吗--2
二
“偷菜”为什么这么火?根据网民的说法就是玩儿法简单,释放压力。一位网民这样说:“玩儿开心网有一种从众心理。当身边的同事和朋友都在玩儿开心网,自己也不自觉的加入其中。不是说偷菜本身多有趣,主要是享受和很多熟人、朋友抢着偷的快感。”其实,就在这偷与被偷之间,仿佛找到了童年玩儿过家家的感觉,和好友互动的过程也可缓解寂寞。
根据一项网上调查,认为生活太无聊,偷菜是一种精神寄托达到293人;认为只是游戏娱乐,没必要过分争论达到291人;认为偷菜只是享受虚拟“偷”的快感只有57人。然而,游戏本身的原罪,到底该不该封杀这个游戏,也有一项调查。调查显示:应立即封杀的240人;白痴中立的111人。看来两方面是势均力敌,各有千秋。这就不能不提“偷菜”引出的三宗罪。
第一宗罪就是饭碗不保。自2003年3月开心网创立,立即通过人传人,人泡人的传播模式,以几何积数的形式受到都市白领的热捧。这直接带来了白领们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有的公司贴出“禁止开心网”的内部守则。效率低下的上班族被称之为“庐舍”(取义LOSER的谐音,即失败者)。台北警察局因为太多警察上网种菜、偷菜,差点儿导致电脑系统死机,因此也产生了“反庐舍运动”,很多知名企业组成了“反庐舍大联盟”,旨在对公司内部的“网络庐舍族”进行监督教育,引导员工自律。如果你要“不疯魔不成活”,那么只有丢掉饭碗了。有个公司员工看到老板菜地里菜都熟了,狠狠地偷了一把。结果被老板以“上班时间浏览与工作无关网站”罚了钱,还被勒令写份千字的“上班时间偷菜感想”。如果真因为如此被炒了鱿鱼,也算是最雷人的了。
第二宗罪就是人际受损。“开心农场”只许可加为好友的人互相偷菜,这就意味着偷鱼被偷都是朋友间的游戏。据玩儿家“肥皂泡”说:为了避免自己的作物被偷,总是算计好时间避免自己的作物被好友偷。尽管这样,仍有好友牺牲睡眠,守在电脑前等到其作物成熟。虽然明知这是虚拟,但是仍然感觉心里不舒服。据说,有两种人在“偷菜族”中最令人唾弃,一种是自己什么都不种,专偷别人的;另一种是“葛朗台式”的吝啬鬼。这种品质在日常生活中不太明显,不过由于游戏世界是虚拟的,很多人疏于伪装,久而久之,大家也就对其敬而远之。一位办公室文员如是说:“有时为了偷一颗虫草,大家甚至气的几天不说话。”
第三宗罪就是恋人分手和健康下降。不久之前,重庆有媒体报道:一男子因怀有身孕的女友在凌晨3点未曾起床未上夜班的自己“收菜”,一气之下提出分手。女友气愤的打掉孩子。网上这类的抱怨不少,一位网友说自从妻子迷上开心网,忙着偷菜、收菜,家务少理,儿子也疏于照顾。这样的帖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对于健康而言,睡眠时间明显减少。据白领沈先生说:“刚开始就是消遣,慢慢的就将游戏玩儿成了任务·····常常在三更半夜去偷菜。很快,偷菜的成就感变成了压力,一个月后,他出现了失眠等症状,精神状况越来越差。”
看来,无论什么,尤其是游戏都要有一个“度”,没有了这个“度”,什么都会沦为一种沉迷,影响人的工作、学习、日常生活。网友“清水煮三国”说的好:“每样东西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玩儿开心网只是一种娱乐,放松的方法。难道没了开心网,上班族就没人玩游戏啦?游戏是死的,人是活的,看你怎么对待。”
现在,各种网络游戏风行,已经变为一种文化现象。席勒有“游戏本能说”;斯宾塞有“游戏剩余能量说”;佛洛依德有“游戏宣泄理论”。然而我比较喜欢荷兰历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在《游戏的人》中的说法:“我所谓的游戏不能理解为生物现象,只能够理解为文化现象。”因为“即使在最简单的动物层次上,游戏也不是纯粹的生理现象和心理反射。它超越了单纯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范畴。”既然游戏已经发展为一种文化现象,那么人们在娱乐的同时,一定也在传播着一种理念或价值观,所以游戏也不能没有道德底线。
附: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