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家--袁世凯
改革家——袁世凯
提到袁世凯,脑子里就会想到“窃国大盗”、“卖国贼”。近日,读颜军先生的一篇文章,令我很受启发。颜军先生在文中说:从当时的情况看,袁世凯在传统体制内,积极推动中国近现代化发展,固然是进步之举。然而就在其就任大总统后,完全可以进一步推动近现代化的情况下,悍然复辟帝制,这是对近现代的最大反动······因袁世凯的成长背景,限制了他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缺乏理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迷信权力,迷信帝制······既然袁世凯本人自甘于此,不以为逆,后人又何必将其乔装打扮成近现代化的功臣呢?
颜军先生评价很是中肯,简言之就是袁世凯自甘堕落,成心把自己向“不是人”的模样去打扮。然而我也要梳理一下我的想法。谁也无法返回历史,只能通过历史事实去评价。而不是变成他肚子里的蛔虫,去无端的揣测,即使这种揣测看上去很美。
首先袁世凯出身于旧体制,可以说他的发迹也完全由于旧体制。作为一名旧军官,自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当年北伐战争胜利,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被斥之为“窃国大盗”。其实,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实力才是第一位的。作为全国实力最强大的北洋军阀的“大掌包”,就是他自己愿意屈居人后,他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也不能这样啊。而且国民党派系林立,人心不齐,加之实力弱小,也只有把北伐的战果拱手让人。
其次,袁世凯复辟帝制,不是那种封建专制,而是向君主立宪制的方向“复辟”。梁启超加入他的阵营,投入袁世凯的怀抱就是一个简单而有力的证明,还有我们的大文学家杨度。另外还是有复辟的历史土壤,晚清的遗老遗少,帝制的既得利益者都催生了复辟的理由。更何况为了复辟帝制,袁氏集团大把撒钱搞“请愿”,肆意强奸民意。这小子还三推六拒,玩儿了个门面,然后“顺其自然”改元“洪宪”。可以这样讲,除了他自己外,那些助推的力量更为重要。老百姓有句话:众人拾柴火焰高。
最后,不能不说所谓的“反袁战争”。其实这场声势浩大的的护法战争是各方利益集团分割利益的角逐。只不过打着反袁的大旗,喊着护法的口号掩人耳目。袁世凯上台,先要打压的是国民党,然后是地方实力派。各方利益攸关者一看从袁世凯那里得不到实惠,分享不到权力,只有奋起反抗,避免自己被消灭。当年的蔡锷将军诀别小凤仙毅然抗袁护法,不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吗。
所以,我们不能对袁世凯全盘否定,也不能肯定。不如来一个“二八开”,即八分过,两分功。
首先就事论事。台湾学者吴相湘和黄健章认为“政变与袁世凯告密无关,当时确有保光绪之意”。学者戴逸认为,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期间一度倾向维新派,但政变发生后,未保全自己和盘托出围园劫太后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大批维新派被捕被杀。这就是依据史实,就事论事。
其次,肯定袁世凯对近现代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改革所起的积极作用。侯宣杰认为,袁世凯创办巡警、整治吏治、提倡实业、广兴教育,冲击了封建制度,与世界潮流合拍。马小泉认为,推行天津地方自治,对于提高人民的参与意识,推进地方政治革新仍有一定的意义。朱英认为,重商保商的经济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清末的袁世凯已经不同于传统的封建官僚,作为当时过渡性时代中的一个过渡性人物,他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正在走向资本主义的一部分官员的代表。
最后,不能“一刀切”式的评价。以往对于袁世凯的评价存在着全盘否定,苛求古人的错误。如祝曙光认为,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并不完全是个人主观愿望,而是他有现实基础的,不能过高的估计袁世凯称帝的危害性。郭剑林认为,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在政治上是宽松的,促成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代大师脱颖而出,革命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言论、出版、结社自由,甚至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代革命家都是在北洋时代成长。
总之,对于袁世凯的功过是非还会一代代的争论下去,也会有新的史料出现。但是对于一个人的评价还是以唯物主义的二分法为上,有功有过,这才是丰满的人,这样的历史才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