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乱谈八卦 >经济战与超级大国的解体

经济战与超级大国的解体

2014-12-24 16:23 作者:网友推荐 阅读量:196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1991年12月25日,一个注定会被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往日繁华热闹的莫斯被一片紧张的气氛所笼罩,晌午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徐徐降下了那面飘扬了近七十年的镰刀锤子红旗,一面红白蓝三色的俄罗斯国旗冉冉升起。至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解体。也是从这一天起,世界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世界格局随即发生巨大变化。苏联的解体震惊了世界。这个建立了近七十年的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她拥有这个世界上最辽阔的领土面积,最多的民族,以及最为庞大的战争机器,她的轰然倒塌,留给了世人一个巨大的问号。这一天,究竟是怎样到来的,没有人愿意相信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拨开凝聚在历史中的迷雾,除了苏联领导人的改革失败及国内一系列错误政策的影响外,还有一场隐藏在国家战略背后的战争给了这一切一个完美的答案,它叫经济战。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两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激烈角逐。随着两国军备竞赛的逐步升级,苏联逐渐开始有些吃力了,国民经济开始暴露出了一系列的致命弱点。国家经济发展过分依赖石油出口,轻重工业的比重失衡,庞大的军工产业效益过低且开支过大,这一切让前苏联维持全球战略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阿富汗战争的爆发更是让苏联陷入了战争的泥沼中……苏联的弱点迅速被美国敏锐的嗅觉所捕捉,一场无声的经济战计划开始在白宫被制定出来。

1981年,罗纳德•里根当选美国总统。这位出身好莱坞的美国总统,在其任期内的大动作远远不止一个“星球大战”可以囊括。在里根执政时期,星球大战计划是一条明线,而另一条暗线却才是击溃苏联的首要“功臣”。

里根上任伊始便开始发动对苏联的经济毁灭之战,重点打击集中在苏联的经济命脉——石油化工产业上。当时苏联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我们知道,苏联虽然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但是经济实力比美国差了几个数量级。过多的资源投放于军工部门,其他部门的投入必然不足,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民生领域的发展长期滞后,对社会安定必然带来不利的影响。到1980年代末期,苏联70 %的GDP是军工行业创造的,而且军工企业都是国有的。在和平时期,庞大的军备除了威慑对手外,要想获得经济效益,只有出口换汇才行。在苏联时期,其军事装备的出口对象除了几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外,还有印度、古巴、埃及、叙利亚等亚非拉国家,但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比较差,苏联的军火出口主要是为了扶持其亲苏政权。因此苏联卖出去的军火基本是优惠价,半卖半送的很难赚到钱,有的甚至是赔钱的买卖。苏联除了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比较发达外,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比较落后,其工业品难以满足国内民众的需求,出口换外汇基本无望。虽然苏联卖出黄金也能换外汇,但短期内黄金的产量不可能大幅度地增长,且储备的黄金也只能解一时之急,不可能带来外汇收入的持续增长。因此,苏联为了维持庞大的没有效益的国有军工企业,只有依靠石油化工业来赚取大量外汇,尤其是在几次石油危机带来的油价上涨让苏联大赚特赚了一把。石油化工行业是苏联的经济命脉,但是这条经济命脉也是很脆弱的……打击苏联的石化行业,就是摧毁苏联经济的重要前提。

首先,美国下令北约封锁对苏联的石油勘探技术出口。

尽管苏联的石油出口排在世界第一位,但是却没有独立的现代石油勘探技术,长期依赖欧洲的技术引进。美国下令技术封锁后,前苏联国内所有的石油勘探的几乎都停止了,这一招就给前苏联打来了巨大的损失。据统计,为了弥补石油出口减少带来的外汇缺口,前苏联被迫动用了240吨的黄金储备来填补外汇缺口。但是,还没等前苏联喘过气,美国又开始对天然气下手了,天然气出口也是前苏联赚取外汇的重要方式。1979年,根据苏联和西欧签署的协议,双方共建立了3600多英里的输气管道。但是,1981年,里根政府下令西欧各国切断与前苏联的天然气进出口渠道,封锁了所有的输气管道,断绝了前苏联赚取外汇美元的机会。

美国的第一招获得了很大成效,苏联的外汇收入大量减少,迅速被控制在300亿美元以内。与此同时,美国又把目光转向了金融领域,由于之前西欧和前苏联因为天然气和石油的关系,西欧各国的银行给了苏联十分优惠的融资利率,7.8%,远低于世界利率17%。也就是说苏联如果想通过借贷的方式获得外汇弥补国内财政赤字也是很划算的。这一点自然也是美国不能容忍的,里根政府采取威逼利诱的方式,威胁西欧,如果西欧不立即提高利率,那么美国的银行将断绝与西欧的金融往来。这一招的效果是很明显的,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西欧对苏联的融资利率便提高到了17%,道1982时,基本上断绝了苏联一切融资渠道。

接下来,美国重新对苏联的石油出口动“手术”,如果问你这样一个问题,当今世界上哪些国家最土豪?只要具备简单常识的人都会回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等。这些中东地区的土豪国家之所以如此富裕,完全仰仗于石油的大量出口,石油巨富沙特阿拉伯的崛起就是美国二度打击前苏联石油出口的产物。1985年,里根总统派出特使与沙特国王法赫德私下接触。谈及沙特的现状,美国威胁法赫德,如果法赫德家族想在沙特维持家族统治那就必须听从美国的意愿,否则,法赫德家族必会被推翻。法赫德当然没胆量挑战美国的权威,在美国的操控下,沙特开始大量提高石油产量,从1985年11月开始,沙特的石油产量达到了每天900万桶,刷新了世界记录。国际市场的石油供需受其影响产生了巨大变化,油价迅速由原先的35美元降至12美元,这一招直接就让苏联的石油出口外汇每年减少100亿美元,沉重打击了苏联。

当苏联的外汇收入仅剩200亿美元后,这个庞大的国家的日子便过得捉襟见肘了。当时,由于苏联自身经济发展严重失衡,轻工业和农业落后,前苏联每年进口日用品和农产品的支出就高达200亿美元,当然,庞大的军队也需要每年100亿美元进口各种国内无法生产的零配件来维持。当外汇仅剩200亿美元后,苏联的日子过得可想而知!不过美国可不会就此罢手,更绝的一招还在后面。

一方面美国秘密扶持阿富汗的反苏势力,提供武器装备帮助他们对抗苏军,让苏联深陷阿富汗战场难以自拔。另一方面,美国着手让美元贬值25 %。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让美元成为了世界货币,因此美国的这一决策无疑会强力冲击到那些不友好的国家,与美国关系好的国家早就在美国的暗示下卖空了美元,不但没损失还赚了一笔。但是前苏联却遭了殃,美元的贬值让原本就剩200多亿美元的外汇收入再次缩水,仅剩150亿美元,而这150亿美元,还需要50亿来作为阿富汗战争的开支!前苏联的气血基本上被耗尽了。

100亿美元的外汇收入能做什么?只能勉强进口农产品养活全国的人民,而且仅仅是保证人民不被饿死。至于日用品,很遗憾,国家再也无法提供了,过去连肥皂香烟都需要进口,但是如今,国家没钱进口了,人民的日子还怎么过下去呢?苏联解体前夕,各大城市都在上演着这样一幕,食品店和商店前排满了前来采购的人们,然而货架上却是空空如也,人们的眼中充满着绝望与失落……。军队也是一样,政府再也没有钱养活庞大的军队了。大量的武器装备缺少零配件被迫入了冷宫,军舰停泊在港口任凭风吹雨打,核潜艇被迫浮上水面返回基地,坦克无法发动被大量废弃,战机趴在机场宛如玩具,数十万驻外军队撤回国内遣散……

就是在这一年,苏联轰然倒塌……

苏联解体时,由于GDP减少了那些没有效益的军工产业,一夜之间GDP减少了70 %,十五个加盟共和国加起来居然只相当于一个中美洲的墨西哥!

一场没有硝烟与流血的经济战让美国成功地拆解了苏联,也让我们看到了经济战强大的破坏力!它的意义在当今这个不可能爆发世界大战的时代下显得更加重要,国家间的角逐就是朝对方的弱势下手。反观我们自己,我们虽然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国家的经济却过分依赖房地产和制造业。全国各地都是在兴建的水泥森林,出口的主力依旧是那些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服装玩具等……如果我们的制造业遭到致命打击,我们该拿什么应对呢?

其他人在看啥

    《经济战与超级大国的解体》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