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谱文化热
盛世修志,盛世修谱,家谱与方志,正史构成中华历史三大支柱。家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笔极为有价值的文化遗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各地都出现了一股家族办清明会,兴家风,修族谱的热潮。不少从机关或企事业单位退休下来的老同志,凭着阅历丰富,见识广,有一定文化,有退休养老金,有充裕的时间等优越条件,加之热心在族中有一定威望和影响力,成为编修族谱的中流砥柱。笔者曾在几家县级印刷厂调查,每年要承接几十个家族的编印族谱业务,占了全年业务的三分之一以上。而今编修的族谱从内容上讲没有多少新颖的东西,除了序言主要是祖宗的世系表,一代一代的支系脉络人头信息;家规族训,治族治家名言警句,族中优秀模范人物事迹介绍。增加的内容是彩色照片,精装的封面。修谱热其实就是一种族谱文化热,是人们思想解放,生活富裕,社会安定和谐的体现,衣食足而礼仪兴,家族和而修谱热。过去年代,一切都要讲阶级,一切都以阶级斗争为纲,同族不同阶级,什么清明会,什么修族谱,都是在抹杀阶级关系,都是阶级斗争的新动向,什么老祖宗,什么亲情友情统统都被阶级斗争的魔棒摧杀了,人与人之间只有猜疑,戒避,提防,阶级斗争的残酷弄得夫妻不和父子不清,同学朋友不敢往来。那年代不少家族的老族谱东躲西藏才得以保存,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今天人们理直气壮认祖归宗,清明家族团聚祭奠祖宗,正大光明地编修族谱,这是一件民心所向的事,值得提倡的事。
家谱文化之一是寻根问祖。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姓谁?我从哪里来?我的祖先源自何处?生长在中国大地上的华夏人都称之为炎黄子孙,但是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有56个民族,有若干个姓氏,有千千万万个家族,百家姓只是姓的统称,实际上中国就喊族而言都有数百个姓,有的是复姓。四川的大部分族姓都是外的迁徙而来的,明末清初连续近百年的战乱,张献忠剿四川,加上自然灾害和瘟疫人口大量死亡,田园荒芜,虎豹成群,赤地千里无人烟,康乾年间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遗民,历史上称之为“湖广填四川”,重庆朝天门附近的“广东会馆”收集了大量族谱和文史资料以及文物,展现了“湖广填四川”的真实历史。川南一代许多家族的族谱都说自己的祖先是从麻城县孝感迁入,但是当年的孝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只不过是遗民的中转站而已。笔者曾查阅了几十个姓的族谱,其先祖不一定都是遗民来此,有放官来此落户繁衍生息的;有经商来此落户发展人丁的。许多乡场,集镇都成为某姓的领地,如兴文的莲花就有罗半街,水南就有曾半街,大坝就有向家街之说。了解祖先的来龙去脉,寻根问祖是爱国爱家乡的一种情怀。许多旅居港澳台和国外的游子,回到家乡都要祭拜祖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只是炎黄子孙共有的传统信仰和美德,一种割不断的文化脉缘。
家谱文化之二是传承和弘扬家规族训,家规族训治家格言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积淀,许多姓氏的族谱里都记载了先祖们“勤劳节俭”、“苦读诗书”、“勤耕苦织务农为本”、“家庭和睦,与邻为善”“端家规,守国法,敦仁孝,习耕读”“严教子,忠孝顺,戒大烟,戒赌博,戒懒堕,戒偷盗,戒淫秽…”每个家族都有祖先传下来的训规,对族人起到一种很好的训导作用,这种文化往往比官方的规定还起作用。
家谱文化里还包含着其他许多内容,为研究历史,经济,人口社会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元素,家谱文化热的兴起也将大大丰富乡土文化研究的内容。在乡土文化的研究中应当把家族族谱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但愿家谱文化在百花园中开放出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