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竑宁:5.8亿元的产值上报为44亿元高不高
5.8亿元的产值上报为44亿元,1.1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上报为7.8亿元;停产的、未投产的、被兼并的,甚至连地址都找不到的企业,还在上报“产值”;一些部门分解任务,伪造资料,“指导”企业上报虚假数据……
这是湖南在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中抽查发现的统计造假行为。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政绩观扭曲,统计造假“前赴后继”,屡禁不绝,搞坏了党风政风,损害了政府公信力。(2015年02月15日03:14 人民网-人民日报)
从人民网——湖南基层统计造假透视,很多地方为了政绩伪造上报虚假数据盛行。数据造假在公众的眼界中属司空见惯,但笔者怎么也不知道上报虚假数据居然成数倍增长,这种行为简直使人令人发指。至于衡山县一个只有40多万人口的小县,本身经济基础就比较薄弱,国家统计局统计执法检查室在抽查的39家联网直报工业企业中,发现2013年工业总产值上报数合计44亿元,而核查合计数据只有5.8亿元,尚差额高达38.2亿元,就此问题如何作后续处理,我想官方会有定论。在此,笔者想说的是:5.8亿元的产值上报为44亿元,高不高?
依笔者的眼光来看,5.8亿元的产值上报为44亿元,实在是太高了。因为GDP是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一国(或地区)一年以内在其境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企业产值又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而44亿元为5.8亿的数倍,这个虚假数据实在是让人瞩目惊心。假设我是一个地方领导或是一个统计工作者的话,因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照顶,我既不敢授意造假也不敢伪造数据。
可是,不是每个人都像“土包子”、“固执”的我一样,44亿元或庞大的“数据政绩”在不少为官之道的人看来完全是区区小事。当然,“数字出官、官出数字”,有人置《统计法》于不顾,花“重金”“买”个什么科长啊、处长啊、县委书记啊等等应该是在职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不可能是局外人吧。造假者顺利升迁后,实惠一定多多:一则,手中揽了权力,权力即可变现;二则,既然是领导,当然可以呼风唤雨,发号施令,一旦领导发号布令,部下谁敢不听,领导想钱来钱、需人来人并非易事。如此说来,如果一官半职花“38.2亿”元买个领导来当,真是千合算万合算。
然而,合算归合算,这种伤天害理的事不能干,因你的出格,会给党和国家决策导致失误,既损国,也殃民。人尽皆知,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是法律的践行者,人民的知心人,求真务实的改革派,是不靠所谓“政绩”来衡量其价值取向的,又岂能投机钻营?衡山虚报企业年产值38.2亿元,这是对党和干部的玷污、国家公信度的削弱,这是滥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这是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统计造假也是一种严重腐败行为,必将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
无可厚非,民间传言的“上联:上加码下加码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联:你掺水我掺水大家掺水水到渠成。横批: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一副对联内涵已经成为官场政绩的一大痼疾,已到亟待整治的时候了。尤其是组织部门在选人用人之时好好治治在统计工作中的“长官意志”、“为虎作伥”。“统计部门今后要加强通过用电量、货运量、税收等指标来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要进一步加大统计执法力度。还“要加大统计数据公开透明力度,以利于各方监督,对不诚信的企业和单位加大曝光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统计造假的腐败行为无藏身之地!
作者:张竑宁
单位:绵阳市游仙区
邮箱:3708040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