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应在改革创新中提升担当素质与能力
所谓担当,是指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义务,承担并负起应有责任。改革创新所需要的担当素质与能力,是指在改革创新中不怕风险、迎难而上的素质与能力,也是指对人民、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素质与能力。改革创新中的担当素质与能力,既是一个干部应具有的思想政治品格,也是一个干部对待、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素质与能力的综合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不是生与俱来的,也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历练、逐步提高的过程。领导干部应当在敢于担当中历练提高,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担当能力的历练与提高,改革创新就是试金石。沉舟侧旁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镇巴作为一个老少边穷的国家级贫困县,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广大干群齐心协力,勇于担当,克难攻坚,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不断改革,勇于创新,连创佳绩,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步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广大干部也在改革创新的实践中得到了历练,提升了自己担当的素质与能力。新一轮的改革创新任务将为镇巴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与挑战,镇巴干部将大有所为,但担当的素质与能力也面临极大的考验,所以,在新的形势与任务面前,作为镇巴的干部应当积极投身到改革创新的社会实践之中去,不断提升自己的担当素质与能力,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为镇巴科学发展贡献自己力量。
一、改革创新使镇巴的发展步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极大地历练了镇巴的干部,提升了镇巴干部担当的素质与能力。
镇巴地处陕南,是陕西的南大门,这里山大沟深,坡陡水急,土地瘠薄,冬天多冰雪,夏天多暴雨,有“十年九灾”之说;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全县28万多人,有95%以上是农业人口,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镇巴的干部没有畏惧与退缩,而是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向中央的基准看齐,从镇巴的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佳绩,使镇巴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20年来,GDP和财政收入每年都以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增长。先后被国家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和“国家级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
一是从镇巴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提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明确目标,使广大干部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提升自己担当的素质,历练自己担当的能力。早在上世纪90年代,镇巴就在广大干群中开展了“走出深山,学会赚钱”的大讨论,让广大干群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中去;紧接着就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镇巴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推出的“抓住核心,实行灵活的改制方法;妥善解决热点,实行整体转制;突破难点,落实银行债务;报名牌,对破产企业实行重组”等措施,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与褒奖,其成功做法在全市乃至全省进行了推广;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县的奋斗目标,着力打造“红军之乡、民歌之乡和苗民之乡”的“三乡”文化;在整体发展战略中提出了“三二二”发展战略目标和“稳定一产、突破二产、提升三产”的产业发展路径,着力打造“绿色能源镇巴、生态人文镇巴和富裕和谐镇巴”。这些发展目标和任务的提出,为广大干部改革创新,勇于担当提供了实践的平台,把全体干部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洪流中锤炼,使他们提升素质和能力有了抓手和方向。
二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引导广大干部全面系统地思考和处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提升广大干部改革创新、善于担当的素质与能力。早上世纪90年代中期,镇巴就提出了“兴镇先锋行动”。此行动要求具体,奖罚分明,对全县的党组织和广大干部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大显身手,做出贡献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制定了奖励标准。在新世纪初,镇巴又提出了“激情干事业,实干兴镇巴”的激情工作法,其理论框架为:激情工作法=有效的激励机制+科学的团队目标+适度的个人追求+和谐的人际环境。紧接着又总结提炼出了“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镇巴精神。2014年初,又提出了“比时间,晒业绩,争当服务群众好干部”的比晒工作法。这些从改革创新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工作方法与技巧,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浅显明白,通俗易懂,既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又极富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提升党员干部的担当素质和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三是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和党员干部承担的任务,有目的分步骤地培训锻炼干部,提升他们的担当素质与能力。一是出台了《镇巴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和改善干部管理的规定》,规定对干部的日常管理、考察考核、轮岗交流、学习培训、勤政廉政、晋级晋职等做出详细的规定,并把平时的考核考察与干部的使用挂钩,对那些在工作中干出业绩的干部、群众公认的干部进行奖励与重用,使所有干部干有目标,有盼头、有奔头,自觉某事业,思改革,勇创新,敢担当。二是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干部轮岗交流,要求主要领导干部必须5年一交流,副职10年一交流,一般干部不定期交流,使干部在不同岗位干事兴业,历练自己的素质与能力。三是多渠道全方位对干部进行轮训培训,提出“两教育,两培训”的大教育大培训思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模式,加强对各级中心学习组学习的管理,开办“班城讲堂”,聘请高层次的专家教授为领导干部授课,送干部到高等院校进修学习,组织专家教授送干部教育培训下基层,到乡镇、村组、 工厂、学校去授课,开展一般干部的“自主选学”等,让干部在干中学,学中干,双管齐下,多渠道提升他们的素质与能力。
二、新的改革创新任务为镇巴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镇巴干部担当的素质与能力亟待提升,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和完成新的改革创新任务。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又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改革创新的力度前所未有,而现在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矛盾凸显期,犹逆水行舟,面对的压力前所未有,社会利益调整的力度前所未有,矛盾突出的程度和社会激烈竞争的程度前所未有,干部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也前所未有。面对新一轮改革的形势与任务,我们是畏首畏尾,举步不前,还是奋勇拼搏,与时俱进,勇于担当,这是我们广大基层干部面临的重大抉择,正确的做法是要有“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信心和勇气,做新一轮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在新的改革创新实践中历练自己。新的改革创新任务对我们镇巴基层干部的担当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镇巴广大基层干部尽管这些年在改革创新的大潮中得到了不少历练,担当的素质与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但这只是纵向比较而言,横向比较,还有很多不足,还有很多方面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与任务的需要。
一是理想不牢,信念不坚。我们的一些干部面对西方潮流的冲击,社会利益主体诉求多元的变化,贫富悬殊的差距,改革利益的重新分配,觉得自己的利益诉求不能满足,社会地位在下降,工作难度增大,利益相对减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始怀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动摇。由于理想信念的不牢,导致行动的不果敢,甚至走向了党和国家的对立面,对党和国家的正面宣传无动于衷,而对那些小道的负面消息坚信不疑,甚至参与传播封建迷信,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
二是思想解放不够,创新意识不强。面对新的改革创新形势与任务,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的压力,一些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感觉到干部难当,领导干部更难当,干事难,不干事更难,一时不知所措,松气与懈怠情绪激增,与原来本身就有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小进即满,小富即安思想相融合,更加使一些干部锐气顿消,显得暮气与无为。
三是本领不济,思路不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社会矛盾增多,改革任务繁重,民生工作千头万绪,工作难以应付,任务指标难以完成,一些干部原有的工作方式方法不管用,新的工作方式方法不会用,出主意、想办法还是基于过去的模式,老瓶装新酒,总不是个味,往往显得素手无策,穷于应付,就有了畏首畏尾、不敢担当的思想,也就只能纸上谈兵,坐而论道了。
四是为政不勤,做人不廉。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对干部的基本要求,中央也三番五次的重申,要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崇高的人格,要遵守八项规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我们的一些基层干部还是没有认真领会中央的精神的实质,一些干部不能履行岗位职责,对工作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一些干部以不会为借口,拒绝领导安排的工作,一些干部在工作中拖拖拉拉,工作难以完成,一些干部占着岗位不干活,一些干部只干轻省活,脏活、重活、难干的活,统统不干。一些干部总想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虽然没有过去那样胆大妄为,手段更加隐秘,行动更加小心,但实质没有多大变化,影响更加恶劣,人民群众更加反感。
五是做事不实,为人不谦。实实在在做事,谦逊礼让做人,是中华民族做人做事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要求干部的起码准则。但在近年来,一些干部干工作虚来晃去,作风怕飘浮,长期浮在上面,不能沉下身来、静下心来到基层、到火热一线,直面尖锐的社会矛盾,扎实工作,解决改革创中出现的问题,还常常自以为是,觉得自己能力很强,瞧不起那些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人,把圆滑钻营当做本事,把一点小聪明当做能耐,把传播小道消息当做有学问,不学无术,生性多疑,只看自己的长处,别人的短处。不能像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缺乏“三严三实”的工作作风。
三、镇巴的干部必须积极投身新一轮改革创新之中,在新的实践中历练自己,提升自己担当的素质与能力。
新一轮改革创新为镇巴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镇巴的干部必须以此为新的契机,直面改革创新,在新的改革浪潮中乘风破浪,中流击水,提升自己的素质与能力,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重任。
一是积极投身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改革创新实践之中去,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增强政治敏锐性,提升自己科学判断复杂形势的素质与能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与方向。广大基层干部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者和实践者,面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过硬政治敏锐性,坚定中国特色主义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指导,科学判断形势和掌控复杂局势,警惕宗教势力、家族势力、社会邪恶势力作祟,在各项事务中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尊重广大群众的首创精神。
二是积极投身到县域经济发展改革创新实践之中去,在县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历练自己,提升自己适应科学发展的担当素质与能力。发展是硬道理。像镇巴这样贫穷落后的山区,不发展更是死路一条。在新的时期,党和国家为镇巴这样的贫困地区提供了很多发展机遇,如秦巴整体扶贫战略的出台,陕南的移民搬迁的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等,无不是新的发展机遇。镇巴的干部只有在这些经济发展实践中,积极参与,真抓实干,历练自己,才能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中提升自己担当的素质与能力。
三是积极投身到县域文化建设改革创新实践之中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推进县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践中提升自己担当的素质与能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今后文化建设的四大任务,即,一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国立魂)。二是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人的现代化)。三是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物质和精神都富有)。四是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上崛起为强国)。同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新概括,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强调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在文化发展中要增强责任意识、历史意识 、忧患意识、时代意识、创新意识和文明意识。镇巴是文化强县,二十一世纪是文化引领潮流的世纪,镇巴文化在经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也日益显现。镇巴的基层干部更应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文化改革发展任务和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文化强县目标,积极投身到各项文化建设之中,积极推进文化改革,促进各项文化事业发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文化人才,开发文化产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四是积极投身到社会民生建设的改革创新实践之中去,在民生建设实践中提升自己促进社会和谐的担当素质与能力。改革成果要惠及民生是我们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改革又是利益的最大调整,一些人在改革中利益会受到巨大的冲击。面对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利益多元、矛盾凸显的新形势,基层干部必须具有直面社会矛盾的勇气,化解社会矛盾的锐气,到一线群众之中去,把群众的冷暖挂心中,扭住民生工程不放松,以自己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和聪明才智,解民情,化民怨,顺民意,做到风清气正,社会平安和谐。
五是积极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创新实践之中去,树立生态立县意识,不断提升自己建设生态镇巴,秀美山乡的担当素质与能力。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生态文明改革的各项目标任务,生态文明建设同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一样,成为国家的战略五大战略目标之一,一起部署,整体推进。镇巴地处陕南,山大沟深,生态资源丰富,属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地,又是汉江、嘉陵江的水源地之一,是“长防”、“嘉治”的重点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之一。镇巴的干部应树立生态立县意识,立足自己的生态优势,建设生态镇巴,秀美山乡。
六是积极投身到依法治国的改革创新实践之中去,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不断提升自己推进依法执政的担当素质与能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和推行的,党的十八大又进一步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作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定,要求要把依法治国作为执政兴国的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至此,依法治国以成为一种治国理政的新常态。镇巴的干部一定要适应国家治理方式的改变,学习法治知识,培养自己的法治文化、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把法治作为自己做好各项工作的支点,在法治框架内开展好自己的工作。
李克强总理指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华民族这一百多年来历经磨难,现在离民族复兴只有几步之遥,我们身上责任重大,必须往前走,必须勇于尝试,这是我们的责任所系。不干可能不犯错误,但要承担历史责任”。他还强调:“改革要既有顶层设计,又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我们现在的干部生长在这样一个改革创的年代,投身改革创新,担当起自己的历史责任,是我们的机遇与荣幸,我们应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古人说: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是的,我们应当“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会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