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旅——觉醒(完结篇)
十 觉醒
——超越悟证
有一桩禅宗公案,作为本篇的开始。故事是这样的:有位徒弟总是如实的向师傅报告自己灵修方面的进展。第一个月,那个学生写道:“我感到意识的扩展,感觉与宇宙合二为一。”师傅只是瞥了一眼即把信扔了。下个月,那个学生有写到:“我终于发现万物皆有神性。”师傅似乎大失所望。在第三封信里,那位学生热心的解释道:“在惊异的凝视中,我揭示了一与多的奥秘。”师傅不耐烦的打了个哈欠。下一封信中又说:“世间无人出生、存在或是死亡,因为自我根本不存在。”师傅看完,绝望的束手无策。又过了一年,师傅提醒徒弟该向自己报告灵修的近况了。这位学生回信道:“如今,我只是老实的过日子,至于修行,谁还在在乎呢?”师傅读完,不禁喜极而泣。“感谢老天爷,他终于开窍了。”师傅说。
这个故事颇有些现代禅的味道,但是事物的本质原本就是圆满自足的。对于一个成熟的心灵而言,无论何种最深远和最神秘的境界,最后总要回转到日常生活的单纯性之中,这就像花瓣渐次开放的花朵或是围绕着静止点的旋舞,像是某种深沉的漩涡。觉醒,这是我们踏进归乡之旅的开始,因为我们已经寻找到心之本源。我们正在本心处发现到能容纳、理解以及消弭矛盾对立的关键。印度神秘主义者家比尔曾经说过:
“在此躯体内,有着峡谷和覆满松柏的高山,
以及这些壮丽奇景的创造者。
这世间的五洲四海,还有闪耀天际间的亿万星辰,
全部纳入瞬间。
······
那有自发的美妙的音乐,
以及活水的源头,如你想知道真理,
朋友啊,请听——
我们所热爱的那位圣者,
正端坐于我们的方寸之间······”
在《十牛图》的终幅,我们见到画面上的寻牛者和找回的圣牛,一起缓步走进集市共同将光明的祝福赐给芸芸众生。这有些与拿起可达的故事的结尾异曲同工。对于开悟后的灵性生命将会呈现出何种面貌,在各种文化传统里都有着不同的描述,但是他们都有着一个竟惹得相同点,所谓开悟,不过是启蒙的第一步罢了。
正如开篇的那宗禅宗公案,描述了禅宗的觉醒之后。禅宗一般使用诗意般的语言孕育开悟的种子,只有我们的心灵像莲花般开合自如,勇敢踏进幽暗森林。在群中跳舞时,一切才有可能天地清朗。它们并未标明某种理想境界,但是却指向道家无为的宽阔天地以及莲花般浑然天成的安适自在。
佛教最著名的觉醒蓝图是来自东南亚上座部佛教的长老比丘传统。在此蓝图中,开悟被描述成苦、集、灭、道四圣谛,四个循序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称为“预流果”,进入圣道之流,心灵超越无常的世界得到自由。进入“预流果”后,对事物的理解会发生剧烈的变化,这使我们看清个体的幻想,不再心物二分,就像一滴水落入大海,我们被带进更为广阔的自由世界。第二阶段的果位是“斯陀果”,即一来。我们借由这个更深入的过程,剥除自己最贪婪的粗糙和令人厌恶的习性,因为它是我们自我恐惧和局限的主因。我们必须以正念省察恐惧、欲望和各种念头所带来的痛苦,以达到开悟的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果位是“阿那含”,即不还。这时我们已经完全涤尽贪嗔、无明和情感纠葛,不再受其支配。随着智慧的增长,我们内心的习气也会随之消隔,我们安住于自由和当下的实相中,心灵深处的宁静也不会随着外境而转变。第四阶段的果位是“阿罗汉”,即大觉悟。这时候连最细致的习气——甚至喜悦、自由和禅修本身也不存在了。
无论我们对于修行抱持何种态度,最好的态度是尊敬。进入完全和自由的信任的境界,促使证入预流果的境界,其中况味正如爵士名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所言:“你得亲身体会,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美好滋味。”佛教的四圣谛与基督教的冥想蓝图颇有相似之处。当然在基督教的冥想蓝图中描绘出更高层次的灵性之路,这是一个谦卑和心灵净化不断增长的过程。
圣约翰教导我们说,首先是“觉受的黑暗期”。这个时期我们内心体验到极深的失落感,以往令人感到舒适自在的事物,此刻全部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经历了最引人入胜的开悟之后,我们的心灵落入苦干又贫瘠的荒原,完全摸不清心灵幽径的方向。经过“觉受的黑暗期”,借着出现了“灵魂的黑暗期”。这时内心会产生更多的臣服和净化,这是交织着悲伤与混乱的炼狱。在这段天人交战的黑暗期,我们的内心会升起对神圣性激烈无比的渴求和爱。每个阶段都会让我们的心灵愈加净化,这将使灵魂像神圣之茧里面净化的蛹,老我死去,而变成振翼而飞的彩蝶。
然而那并不是我们升华的最高境界,这只是一场漫长的考验。正如在卡巴拉教义中所言:神圣的最高境界到头来总会回到我们家庭和祷告之中,回归到我们每周所点燃的安息日烛火,以及服侍和宽恕的神圣实践里面——“安于其下犹在上”。
或许我们希冀的开悟之路是秩序井然又能够掌握的,因为我们窥见了觉醒地图。然而促使我们穿梭于心灵道路上的还有悠游的旅程,这样我们才能窥见其全貌。
中国禅学大师虚云在逝世前说道:“彻悟之前,会出现许多小开悟,然后由许多大开悟铺成一条通往正觉之路。”在藏传佛教中有所谓的“成佛十地”,就是菩萨修行的是个位阶,: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一位年老的西藏喇嘛曾经说过:“这些是实际存在的,然而在世道艰辛的时刻,我连达到二阶境的等人都看不到。”这句话实际告诉我们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与差别,当然也包含着觉醒的两种观点。
我们对于修行无论抱持何种看法,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吃哦那个高的圆满自性,另一种是随着人性的自然发展,顺性悠游。开悟对于人类有着极大地奥秘,这个奥秘的答案最终还是要回到心之本源,回到现实世界的日常生活。当我们领悟到这一点,也许你会发现做同样的事情有着不同的心境和关怀。
我们的灵修只有即坚持圆满自性的崇高,又能顺性悠游的平凡,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
附: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