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差生谈起
教育是一个公众话题,无论是谁,都面临着自己同子女的教育问题。但在教育成败的诸多因素中,差生和差生率则成为教师教学成绩优劣的头号杀手,也成为学校办学好坏的最大肿瘤,是办好教育不容忽视的生命源体。
每当和家长谈起差生问题,家长们最大的苦楚是孩子不听话,贪玩,看不到写作业。和教师谈起差生问题,老师们最大的苦衷是学生不学习,常违规,家教弱。和校长谈起差生问题,校长们最大的隐晦是“一条鱼腥了满锅的汤”,是教育攻坚克难的重要任务之一。面对这些差生和差生率,家长、教师、学校往往不是着眼于教育自身的问题,更多的是谴责外在因素无法改变。
我们承认外界因素的存在,但自身教育的问题值得商榷。
对家长来说,家庭教育是内在因素。通过家长会等形式的交流,很多家长尤抱琵琶半遮面,难于启齿的承认孩子不听自己的话,管不了,希望老师多多看管。一方面推脱自己的教育责任,另一方面把教育的重责和希望压在教师的身上,把教师当成看家护院的保姆。这种生儿不教或少教的现象在当前中国务工流动人口问题上尤其突出。我们理解生存和生活的艰辛,但用赚了大把大把的钱来抵消孩子教育前途的事还是少做为宜,得不偿失。
对教师来说,学校教育是内在因素。通过访谈教师工作现状,很多教师在教育差生问题上显得无可奈何。主要体现在对教育法规的不理解和现状工作自保的观念上。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由于西方先进观念的渗入,由于教育体制问题的纠结等各种因素,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面临囹圄,工作缺乏热情,学习缺少态度,思想转化迟滞,岗位倦怠突出……这些现象都极大地妨碍了对差生的教育,某种程度上讲也极大地妨碍了教学质量、办学质量的提高。
对学校来讲,国家教育意志是内在因素。通过校长的管理,落实教育法规,执行教育条例,调动每一个教师个体,约束其惰性,纠正其不法行为,激励其积极工作,为办好教育保驾护航。
所以,在遇到教育问题时,无论家长、无论教师,也无论学校,都要多从自身的教育缺失反省。家长不推脱责任,教师不嫁接转移,校长更不要一味地埋怨教师的懈怠与失误,要少考虑外在的问题,多想想内在的不足,在不改变或不能改变的大条件下、大环境下,改变我们自己对差生的认知,对差生的态度,对差生的帮扶,差生就会因温度的升高而改变内质,就会减少差生的数量,变差为良,变差为优。这需要一种信念,需要一种坚持,更需要一种行动。
其实静下心来,慢慢的捋一捋头绪,差生未必一无是处。相反的,我们会发现差生的许多亮光。所谓的差生,无非是非智力因素的问题多一些。类似学习差,纪律差,意志差、品质差等等,他们智商不低,情商更高。在这种“差”的观念下,许多差人都成为了未来社会的人才,倘使我们更多地关注差生,更多地给予爱给差生,那“差”将变宝,造福于社会。
先来看看学习差生。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对学习无兴趣,时间长了,问题堆积的多了,不会的知识也就成箱成车。犹如流通的血管,当问题堵塞了整条动脉,血管瘤也就自然诞生,在无兴趣的学习中显得更不关心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是否考虑过自己的课堂枯燥无味,缺乏吸引人的地方;面对差生的溜号,教师是否调整过授课的方式方法;是否思考过增强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幽默感;是否在脸上少一版木刻,多一抹笑容……也许这些微小的改变对差生来说兴许改变其一生。
再来看看纪律差生。这部分学生主要是违规违纪,体现在上课扰乱课堂,和老师顶嘴,好骂人打架,喜欢自由,厌恶约束,从小娇生惯养,是家里的小皇帝。纪律差生多体现在学习差生上,由于学习不感兴趣,成为课堂上老师遗弃的对象,大多时间都是在贪玩贪睡中度过。面对这类学生,老师是否经常地目不斜视,白眼影太多;是否往往简单粗暴的讽刺挖苦;是否在犯了错误的时候,给予关心帮助的少,释放寂寞冷淡的多。也许就是处理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琐屑小事中,你一步步将学生推向了更差的深渊,成为了差的罪魁祸首。
那意志差生、品质差生呢?生活无目标,缺乏理想信念,好习惯少,坏习惯多,自控能力差,稍有一些风吹草动就晴中多雨。他们喜欢热闹,善于交际,情商很高,但容易冲动,好发事端,多与坏事相关联,成为坏孩子的代名词。面对这样的学生,家长在干什么,教师又在做什么。是放任自流任由其肿胀,还是逐步疏导渐归正途;是润物细无声似的谆谆教诲,还是山崩地裂一样的咆哮;是恩泽师爱,帮助解决疑惑,还是瞋目责怪,实施侮辱体罚,一切行为虽然取决于家长、教师自身,但教育方式方法不同,教育的结果亦不尽然。
你想取得那一种效果呢?
在我看来,转变一个差生比提高一个优生同等重要且更加可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步减少差生数,降低差生率是关键的一环。尤其是在均衡教育思想引导下,把关注优生的爱迁移一部分到差生身上,教育的土壤才会更加肥沃,培育出来的教育花朵才会更加缤纷绚烂,教育的成效才会更加的熠熠生辉。
也许,一句美丽动听的话好说,一个扎实稳健的行动难做,但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付诸百倍千倍的努力,就必须把思想转化成行动。
爱起来吧,师者们!
让我们从爱中看到远远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