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老爸老妈(记录生活点滴)
在我的眼里,妈妈是一个精明干练,勤劳能干的女人,随遇而安,吃苦耐劳,和老爸结婚三十多年了,到现在还没有住进过一套设施俱全,舒适体面的大房子,但尽管日子平平淡淡,而安于现状的妈妈,照样把自己的小日子打理的像模像样,有滋有味。总是将自己不算豪华的居室收拾的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有生气。用老爸时常念叨的一句话讲,女人是人家,孩子是红家。
就是直到现在,已经嫁出去的我,也依然还像是从前在妈妈怀抱里长不大的孩子,恋母情结根深蒂固。习惯了天天回去看着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着的熟悉的身影,闻着那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的饭菜的味道,以至于冷不丁有一天没有见到她,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像是缺少了许多东西,而此时就会不禁想起爸爸常说的一句“格言”——空气虽然重要,但正因为人人都拥有,所以才不觉得它的珍贵。
老爸这个人,可以说算是一个出名的少言寡语的人,以至于让非常健谈的妈妈经常无可奈何,往往妈妈问上老爸一句话,习惯了“沉思问题”的老爸在回应妈妈时总是经常慢半拍,因而总惹得我的老妈,时不时的瞪上老爸几眼,再唠叨上几句,而一向以好脾气著称的老爸也常常只是一笑置之。不过,老爸虽不擅言谈,但偶尔说上几句话,却总有一种让人“醍醐灌顶”的效果。
妈妈虽说是一个少有的热心肠的女人,但为人心直口快,有一说一,心里藏不住事儿,不爱和人家逗心眼,也因此总免不了“得罪”人,但这毕竟是她与生俱来的习性,想要改掉谈何容易?
这段时间,我将父母接来和我们一起住。由于体会到有父母在身边,为我们减少了许许多多的负担,所以,我每月都按时付给妈妈一定的“生活费”,其实,说少呢,也差不多快顶我一个月的工资,说多呢,相对父母为我们所付出的一切,做为儿女对父母的回报,多少又是个够呢?
而有一天,母亲对我发了牢骚:“海英啊,你用给我的这些钱到外面雇个保姆回来,她也做不到我这份儿上,也远比不了我们这样尽心尽力……”说实话,妈妈的这番话,虽说是句实在到不能再实在的话,可我当时听了以后,心里总不是个味儿,当时,我便情不自禁的“顶撞”了妈妈一句:“妈,其实在您说这番话之前,我已经做好了下月给您长生活费的打算了,我之所以现在没告诉您,是想下月把钱给到您手上,让您高兴一些,可您今天这番话,说的好像我所有的好心好意都是被您逼出来的……”
而此时,在一旁听话的老爸,看到母女俩个因此而掰赤,再也按捺不住,站出来发话了,可能是怕伤了我这个女儿的心,老爸似乎是站在了我这边(以往我和妈妈有了“纷争”,老爸总站在妈妈那边,用他的话讲叫什么‘大人打翻个瓮,当孩子的不要问’),用他惯有的方法“举例说明”开导了妈妈一通,老爸说了一句话,让我这个做女儿的听了以后也感觉颇有几分“哲学”道理,老爸对妈妈说:“你呀,总要把什么事情说到这个份上才甘心,假如有一天,你再在儿女们面前邀功请赏,儿女们回敬你一句‘我们做儿女的就是你们父母当初为了高兴快活的必然产物,你们不是为了生我而生我,而是为了高兴快活才有的我’,假如你的孩子这样给你一句,你说啊,你说,咱们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还有什么恩情可言?如果人人都像你这样,把任何事情都非要理论得这么详细,这么彻底,非要把自己那点理辩清了,说穿了,人和人之间还有什么情份可言?”
妈妈这时脸色有些潮红了,许久不再作声,过了一会儿又“自我检讨”去了“唉,我也知道我这人这嘴快的毛病真不好,老是吐出去了,就后悔了……”而做为女儿的我,也及时为老妈打圆场“好了,别自责了,我是您的女儿,都这么多年了又不是没领教过,哪有孩子记父母愁的。”
之后,这件事也就就此作罢。
这些,都是我与父母在生活中一些琐事的点滴记录,其实,仔细想想,很多时候和家人生活中相处的一些道理,也常常会发生在与周围许多人相处的过程当中,做人也好,说话也罢,如果硬是要把一些事情,一些道理说的太透彻,太清晰,反而会给人不适的感觉。但凡大小事,都要掰开了,揉碎了,挑明了,说透了,也就没劲了。
人和人之间,贵在宽容,大度,凡事都要分个孰轻孰重,彼厚此薄的,久而久之,人情味儿也就越来越淡了。
其实,做人还是糊涂一些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