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孤儿》观后感
一年的最后一天,我看完了波兰斯基导演的《雾都孤儿》。以前在网络上断断续续看过,总觉得狄更斯的书,若是改编成电影后一定大失光彩。正如丹布朗《达芬奇的密码》,看原著后我震惊了,里面包含谋杀、侦探、悬疑,等具有吸引力的描述手段,环环相扣,又有极深刻的文化底蕴和宗教色彩,情节奇谲诡异。经改编上映后,虽然收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可是个人总觉得火候不够,缺少神秘感,而且里面的字谜似乎轻而易举就被破解了。
然而 看完《雾都孤儿》后,有无限感慨,不失为一部发人深思的好片,虽然不及原著是详细,但扮演奥利弗的Barney Clark 却相当出彩,弥补了观众心中的些许遗憾。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的英国,在一个寒冷的深夜,伦敦平民窟里,一个婴儿刚刚出世,他的母亲便离开了人世,之后被教会收留,取名为奥利弗。
我们的小主人公奥利弗过着坎坷而崎岖的生活,他被管家送到工厂做工,又被森亚比利买回家做学徒,专为儿童奔丧,森老头说从他眼中看到了一种忧伤,是块奔丧的好料子。森老头家人对他并不好,当他受尽了歧视与欺负后,终于逃走了,开始了流浪的生活、、、
看到他瘦小的身影,一张纯净而忧郁的脸蛋,用木棍挑着一个小布袋前行,就有种让人屈服的力量。
费金收留了他,和他一起的小同伴都是以偷东西为生,他们将偷到的东西全都交给费金,在里面,我看到了十九世纪英国的贫富差距,和生活的糜烂无秩序,折射出一种生存状态的无奈。
奥利弗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坚强 渴望家庭。我曾经为《海上钢琴师》里面1900问丹尼:what is a mother,心酸过。也为奥利弗在努力博取布朗的好感时 感动过。奥利弗是幸运的,最终富有的书店长布朗收养了他, 可其他的小孩呢,曾隶属于费金手下的“小偷”们命运又将会怎样呢。
在看《雾都孤儿》的过程中,总会有些细碎的片段从脑海里冒出来,来自马吉德·马吉迪导演的《天堂的孩子》。这是伊朗影史上第一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九岁的阿里 懂事,勤劳,我把他的命运想成期待一双鞋的悲哀,也许我不该在里面说的悲哀,毕竟,阿里没有完全丧失希望,他为一双鞋在长跑大赛上奋斗过,偏偏他得了第一名,与三等奖的鞋擦肩,结局较为悲伤,阿里把一双红肿的脚泡在水池里面,鱼儿在水中游走,然后出现字幕、、、电影风格较为简朴。
想想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孩子们,个个养尊处优,在家里的地位是小皇帝,父母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吃的肥头大耳的,再大一些的,追星成风,为了吸引注意,无病呻吟。
今天在网上看了网络点击率最高的罗玉凤,一米四六的她,长的一副很神经的样子,提出非北大清华的不嫁要求,我真是无言了。追求幸福生活当然是每个人的权利,然而,就算没阅历没文化没外表,至少也要有点素质啊,敲着个二郎腿,一副我是凤姐我怕谁的德行,像个二流子。竟然说自己写的诗有顾城的风格,文章有鲁迅的风采。要是我们鲁迅先生在世,真要来个长江自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