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弱的宋朝
经历汉唐盛世,晚唐五代十国,至宋已有歌舞升平之象。
五代十国时期,政局混乱,政权林立。朝代更替不迭,不过,五代十国上承唐末乱世,下顺宋代承平,后周时期,农业发展良好,人口增加。而位于长江下游的南唐经济发达,文学繁盛,唐后主李煜的诗词天赋极高,君臣皆善于吟诗作画,文学达到一个高峰。
经济与文化的发达似乎无法掩盖宋朝的柔弱,为辽侵辱百余年,并为金侵略,终被元所灭,似乎正统被袭,天下易主,中原不幸。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
统和四年(986年),宋太宗认为辽圣宗年幼而母后摄政,大举北伐,以收复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正月,宋军兵分三路,东路攻幽州,中路攻蔚州,西路攻云州朔州,失败,宋太宗下令全线撤退。在撤退途中,辽军俘宋将杨业,后者不降绝食而死。
三路进犯,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策略的扩张行为,不得而退。
契丹族励精图治,中得以成辽,雄踞东北,生息民众,太宗何以在其内弱之时,大举北伐,终不得获,退而求安。
而后,萧太后并未于咸平元年(997年),趁宋新君未稳之机,直接发动战争。而于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闰九月,以索要周世宗收复的关南地为名,大举伐宋。除了在瀛州遭到抵抗外,辽军势如破竹,十一月就至宋都开封的门户澶渊。辽大将先锋官南京统军使萧挞凛在前线察看地形督战时被射中头部,当晚死去。辽军士气受挫,又孤军深入,十分疲惫,加之后方宋军袭击其后路。萧绰利用宋真宗急于求和的心态,与宋朝谈判,达成澶渊之盟。
如此可以看出,宋朝何来柔弱之说,互有攻伐,不同的利益集团,互相争夺而已,而且宋太祖之为似乎更不君子。本夺人之天下,何来正义之说,为天下苍生计,不过掩人耳目已,趁人之危非君子所为,势弱而有澶渊之盟。
宋有两次北伐,辽有澶渊之盟,互为攻伐,何来宋弱,不强武备之说,期间宋辽均有很大的发展,农业、手工业,文化发展辉煌至今,也许是错读吧,如今华夏一统,不过族称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