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
题记:近日,余偶习《大学》于讲堂,嘤吟数遍,颇有所感。恰师严以记所感,余不满之下,作此文聊藉师心。
纵横中华五千年,王朝更迭不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乱之时,俗恶流窜,民不聊生,圣人乃出。圣人出,修礼仪,明道德,施仁治,不日而天下大治,万物归心。何也?天下止于至善也。圣人之所以为圣,特循此理而为之也。 大凡为国者,欲治其国,必先修其身,正其心。心不正而其国治者,必殃其后世而亡其国。昔始皇一世之雄也,有席卷天下之势,包举宇内之心,仍可怜人一炬。盖后人叹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周公以一隅之地,三千之兵,而纣王败北于逐鹿;定朝歌,归诸候,成浩浩基业。究其根源,非为其他,皆因顺民心,知天下止于至善耳。
余读苏子之文,喜其心怀洒脱于超然台,敬其亲政爱民于喜雨亭。方其游赤壁,悟地之间,苟非吾之所有,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吾非独敬其文汪洋恣肆,而敬其能格物致知也。《大学》有言:格物而后知,知而后意诚,意诚而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家齐、天下治。格物方能致知、心正,于是有闻道家以自然为法,儒家以圣人为法,释家以至诚为法,此三者殊途同归,止于至善。常有闻,神如道,道法自然,如来。如此,修心之道,始于格物,意在至诚。
或日天下之取诉于兵戎,非仁义道德也,君莫不闻秦皇汉武也。余笑日,君知其一,不知其二也。昔秦皇一统,始于孝公,孝公之时,国力衰微,后重商鞅之法而民顺国盛,商君仁义之人,其严刑竣法亦意为保民。当今之世,非有兵戎之灾,而罪犯投机者亦常滋生民怨,望为政者体察民情,严惩不法,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