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日记 >随笔日记 >挖河

挖河

2015-11-29 21:09 作者:千里马 阅读量:248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挖沟挖河挖大港,修路修渠修水库”,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时期每个冬春都必须做的农田水利工程,也是当时农业学大寨、建设大寨县、“穷则思变”的时代要求和真实写照。

—— 题记

我的家乡地处豫南小清河和大洪河交汇处,地势低洼,十年九涝,土地瘠薄,靠天吃饭。在“农业学大寨”火红的年代,为了改变这恶劣的地理环境,战胜自然灾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我们所在的万金店人民公社党委、革委会,决定于1975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开挖疏浚小清河,组织全公社青壮男女劳力,按基干民兵建制,实行人海战术,大干半个月,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开挖一条群众满意的防洪治洪河道。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轰轰烈烈挖河工程的全过程。虽然往事已过去整整40年了,但是仿佛如昨,至今仍历历在目,难以忘却......

那年我才17岁。经过年前的精心准备,正月初三,按民间传统年俗,还正处于阖家团圆走亲串友的浓浓的年味之中。可是,在那战天斗地的特殊年代,农业学大寨大干快上,哪容得你慢腾腾的劳动节奏,小清河治理工程如一场“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战役,在全公社全面打响啦!你看,挖河工地上,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喇叭声声,凯歌阵阵。一队队治河大军,带着新春的微笑,迎着凛冽的寒风,沐浴着灿烂的冬阳,手拉架子车、赶着牛马车,车装米面油棉被和工棚用料草料等,肩扛铁锨铁锹等劳动工具,精神饱满,喜气洋洋,男女青壮年劳力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俗话说,军马未动,粮草先行。顿时,小清河治理工程的两岸,一座座临时搭起的帐篷、工棚如雨后春笋般地在田野里安营扎寨,一缕缕炊烟袅袅上升飘荡于田间树林和远处的村庄。工地上,一群群民工有的挥锹挖土,有的握锨铲土,有的扶车推土,有的牵马拉土,还有的干脆人力拉车拽土,到处都呈现出一派“人欢马叫、热火朝天”的喜人景象。为了保证工程如期完成,其主要措施是:首先健全组织机构,统一领导指挥。各大队各生产队都临时组建了基干民兵连和民兵排,公社成立指挥部,武装部长兼任小清河治理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党委书记兼政委,实行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人力、集中物力、集中领导,打歼灭战。其次以生产队为单位,明确劳动任务。生产队再组织基干民兵编成若干战斗班,每班分配有10个人,分包两辆拉土的架子车,即5人一辆。具体细化分工是:身强力壮的民兵两人蹬铁锹挖土,一人铲土,一人扶架子车把,体弱者带马牛牵牲口。其三是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每天一评比。谁先完成工程任务谁获得物质和精神奖励。其四,注重广播喇叭宣传,表扬好人好事,烘托你追我赶、比学赶帮超、奋勇争先的热烈气氛。整个工地,俨然是在打一场人海战役!

那时我正值高中寒假期。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要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思想单纯,参加小清河治理工程是最好的锻炼机会,也是考验自己显示能力的绝佳机会,马上要高中毕业了,两年后我还想上大学呢,在当时以贫下中农推荐与考试选拔相结合才能继续深造的背景下,我怎能失去这个千载难逢表现自己的良机呢?所以,当我听说年后要挖河时,我积极向生产队长和民兵排长报名,主动请缨,非要参加这次战役不可。开始队长还有些犹豫,一怕我尚未成年,个头虽高,但还像个豆芽菜,吃不了强体力劳动的苦;二怕耽误我春季开学上课。我焦急得抓耳挠腮,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找本村的其他两个同龄的学生一起去证明和说情,据理力争:从时间上讲,我们高中生正月十八开学,大干半个月,工程刚好可完工,上学不耽误;再说临近毕业,开学后是学制延长半年也不再上课,还是要回乡实习劳动等发毕业证,根本没有耽误开春上学之说。从年龄上讲,按虚岁过年后正好18岁,也已符合当基干民兵的条件了,况且假如让我们3人去,也可以帮助民兵排义务搞文化宣传,搞政治学习呀?队长看我们的态度坚决,说的在理,加之民兵排长帮我们说情,最后决定让我们参加了,高兴得我几天几夜都亢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过年特别有精神,还特意多买一挂鞭炮表示提前祝贺!

真正让我高兴的是正月初三开工的第一天和结束时最后的一天。出发前,全村100多口人都站在村口,欢送我们50多位精心挑选的男女基干民兵,奔赴十里外的挖河工地。生产队长、会计和民兵排长带队,民兵排长高举着"新庄民兵排”红旗,和会计带领粮草后勤保障马车先行,后边紧跟十来辆载人载物的架子车,排着长龙般的队伍,顶着呼啸的朔风,带着新春的喜庆,迎着初升的冬阳,在长长的鞭炮声中我们兴高采烈地踏上了征程。不到上午十点,我们就赶到了工地,立即搭工棚,认领工程任务,做干活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午饭后,队长和民兵排长给每个队员按照事先编班安排,再具体分了工,5人一组,10人一班,分别由各班长带领,下午两点,我们就率先正式开工了。我们分配的土方工程任务是在原小清河床的基础上再加宽加深一倍,在50多米长的工地上,我们50人十辆架子车在河南北岸被一分为二,即南北岸各5组5辆,按班与班、组与组之间相互结对子开展劳动竞赛,一开工就赢得了“开门红”,当天评比,完成的工程量就居全大队第一,夜晚的大喇叭里就有公社指挥部宣传组采写的表扬我们的广播稿,真是旗开得胜,更加鼓舞了士气,在以后半月的挖河竞赛中,我们队始终走在全大队的最前列,经常成为公社指挥部被表扬的对象,队长和民兵排长曾经两次被现场采访介绍先进经验,工程结束时 我队民兵排理所当然地被公社指挥部评选为先进集体,奖励一面“特别能战斗”锦旗,队长和民兵排长作为先进个人登上表彰大会台披红挂花,神气极了!我作为其中的战斗一员,也感到无比的激动、光荣和自豪。

在挖河工地的这半个月,我的主要任务是牵牛牵马拉土车。开始一星期我负责牵牛,因为以前在种冬麦时,我几乎每年都分配给集体牵牛帮楼,老牛比较温顺、走路慢,干的活队长比较满意,所以,这次怕我力气小,牵不了动作快不听话的骡马,有意照顾我还牵牛。在拉车的十头牲口中,有6匹骡马,4头牛,个个被饲养员喂养得膘肥体壮,使唤顺手的话,个个都听话。适应了工地紧张的劳动节奏,后来一星期,我嫌老牛走路速度慢,影响班组的竞赛成绩,也想迎接新的挑战,就向队长央求主动牵马,和一位大叔调换,因为他生病了还在坚持干活。队长后来同意了,我就还照牵牛的步伐牵马,显然是不行的,这匹马欺生,看换了个瘦弱的主人,它很不听使唤,在拉土车时,要么不走乱撒欢,要么飞奔上岸,好像有一身炫劲儿,故意和我唱对台戏。怎么办?是认输再调换成老牛,还是驯服老马?最后决定不换,要驯服它,让大家不能看我的笑话,同龄的量个伙伴已经都敢使唤马了,难道我不如他俩吗?别人指点:怕什么,要学会识马习性,和它交朋友,慢慢就听话了。对此,我首先克服惧怕心理,平时多和它接近,喂它东西吃,给它刷毛挠痒,不要乱打它,顺着它的快步走。这样,两天的功夫,老马听话了,温顺了,常言道:“老马识途”,干起活来彼此配合默契了,我的心情也舒畅多了。别人看我在很短的时间内驯服了老马,大大提高了马拉河土的效率,暗暗为我竖大拇指夸赞,心里感到比喝2斤蜂蜜还甜!

现在回忆起来,通过这半个月的挖河实践,我体会学到了以前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比如:数九寒冬,家乡人民不畏严寒,不惧风雨,不恋亲情,不顾佳节,为锁住苍龙肆虐,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开挖河床,疏浚河道,铲高平洼,造福乡民,真是功德无量啊!又比如:为了家乡人民的利益,在组织挖河的过程中,党委一道令,一切行动听指挥,全民参战,大干半个月,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工程任务,这体现的是党的坚强领导,民兵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和准军事化的行动,众人发扬的是革命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美德。还比如:挖河疏浚,工程量浩大,没有社会主义大集体的坚强力量、没有团结协作共同治水的拼命精神、没有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扎实作风,是万万办不到的。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辉煌事业,它将在家乡人民的心目中留下永不磨灭的历史丰碑,也将成为我一生中为家乡所做的引为自豪和骄傲、难以忘怀的一件往事好事很有意义的事,每每回忆起来,都将溢于言表,喜在眉梢,刻在心头!

挖河,它是我人生的长河中泛起的涟漪浪花一朵,它是我历史记忆的宝库中珍藏的珠玑玛瑙一颗;它承载着我至今50多年平凡生活的美好印记,它真实地记录着我青春年少孜孜不倦的理想求索;它见证着我成长过程中留下辛勤劳动的点点足迹,它透视出我对家乡人民的丝丝眷恋、无私奉献的殷殷情怀和割舍不断的劳动情结......

其他人在看啥

    《挖河》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