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年龄
蓦然间提起笔,心中不知是何种滋味,久违的心情似乎一直处于“忘我”的境地。这种“忘我”不是在工作上,而是在生活上,换言之,是淡漠了许多想法,对未来不再抱有太多的幻想,更多的是注重现实地生活着,感觉有些忙碌却又不盲目。
这是一个行走的年龄。
是的,忙碌中的我们处在一个行走的年龄,一个思想和行为有待改观的时候。
曾看过这么一个故事,说到美国西部有一个人,做了四十年的牧师,可一直无法成为一个出色的牧师,他考虑再三后,对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有了重新的认识,于是立刻改变目标,开始经营商业。从此一帆风顺,最终成为一个全国有名的木材商人,富甲一方。类似这个商人的例子数不胜数,振奋人心的事迹也不少。但给大家的启示却有极其深刻的一点。那就是:要成功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目标。
一个人由于找错了职业而不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实在是一件可惜的事情,但只要他能认识到这个问题也为时不晚。找到正确的方向,在生活和思想上都焕然一新,似乎也就成了一个新人。要做到这些,首先得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在人生这条漫长的路上,在通往前行的方向,我们一直行走着,行走着,但现实中我们却是相对静止的。在生活没有改观,思想没有飞跃的时刻,我们的生活是那么平淡无奇,当有一天稀里糊涂浑浑噩噩的日子令我们有些倦怠并有意识改变时,我们将不再停留于往常的平静,思维及举措似乎不再那么悠闲了,而是在行走的路上,不再慌乱,不再迷茫,而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这就是我想说的“行走的年龄”吧!
像我们打工一族,当然包括自己。在外久了,都会习惯,习惯所做的事,习惯所年的环境,习惯所生活的模式,似乎生活就是如此的平淡而真实。多少个日子从轰轰隆隆的机器声中度过,多少时光从流水线的指间溜走,多少时刻在无谓的思索中闪过。不论是欢乐忧愁还是鼓舞失落,甚或是困惑无助,我们都不再有太多的顾虑,不再有太多的挣扎。平平常常的我们总是平静地面对,面对那几近平凡而麻木的日子,如同床头的小闹钟般,“嘀嗒嘀”不停走动着,走动着,似乎永不知疲倦,也感觉不到疲倦。
偶然,我们会想起儿时的梦想,出外的感受,在外的期盼。时常,我们会问自己一个无聊的问题:出外仅仅是为了那微薄的薪水,甘愿就此下去吗?现实如此,可心中却有股不屈的傲气:要做个有用的人,要做有意义的生活!这想法固然是好,但能为目标而努力的人又有几人呢?可说是寥寥无几!这,多是缺乏坚定的决心和顽强的意志力。有人说,二十岁时起支配的是意志力,三十岁时是机智。试想:一个人在年轻时,二十岁时不凭借意志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在三十岁时何以表现出机智呢?人的才干要天赋,更需要后天的努力。演说家陈正之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他小时候有口吃,但他不懈气,凭着意志力他付出了常人之不能之努力,弥补了自己的缺陷,最后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可见,把握好自己是何等的重要,选择正确的时机是多么关键。对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更有条件,有必要有希望把握好自己。
同许多朋友一样,为了改变自己,更自信地生活,我再次选择了学习。一句“豁出去了,反正死不了”让我毫不犹豫地踏入培训学校。之所以如此从容,是因为我同大家一样相信:尽管大学或高校中没有我们的位置,但生活中有我们的位置,而且是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是学习让我们留意生活的美好,也是学习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由专业学习到社会实践,无处不有我们想要了解的东西,这是我们参与学习的必要吧!
社会日益发展的趋势无不让人莫名有种压抑与窒息感。因为竞争,无处不有优胜劣汰,这要求我们要有高学历、专长。爱默生有言:如果一个人拥有一种别人需要的特长,那么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不会被埋没。在外的我们,没有高深的知识,更有必要有所专长,以提高我们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及生存价值。这就需要我们去接受学习,是培训学习或是实践学习。
勤于学习勇于进取,是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适应社会的必然选择。认识到这点,才不狂我们在行走年龄所做出的一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