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江民政:别让“节日综合症”成为“一粒老鼠粪”
报载,春节长假结束,和家人朋友分别,回到工作岗位,你却感觉身体无法回归了。不少人感觉,长假过后仿佛得了怪病,出现各种生理或心理不适,这就是所谓的“春节综合征”。如何避免“春节综合征”、减少由此带来的影响?解放军第302医院专家来把脉开方。(2月20日《人民日报》)
所谓“节后综合症”,即人们在大假之后的各种生理表现。比如,在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等。七天春节长假过去了,人们又回到了工作状态中。从持续的休息玩乐,突然回到了办公室,心情的反差可想而知,而身体状态和生活节奏的调整可能也不是一天能够适应的。这一点,党员干部尤为严重。那么党员干部该如何预防“节后综合症”,尽快结束节日带来的种种惰怠,重新回到精神抖擞的工作状态中?
春节假期一过,按照规定要求,党员干部都要及时调整心态,收心提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但是,难免有一些党员干部不在“状态”,患上了“节后综合症”:上班时心不在焉、无精打采,依然沉浸在节日的“幸福生活”里不能自拔,相互串科室,畅谈“节日收获和感慨”;办事拖沓,不能及时提供群众需要的服务;有的甚至离岗脱岗,到单位凳子还没有坐热乎,就不见了踪影,这种“庸、懒、散”的作风,程度不同地在这些党员干部身上体现出来。
“一粒老鼠粪坏了一锅汤”,患“节后综合症”的党员干部虽然是少数,但很多时候恰恰是这些少数人,能坏“大事”。这些“患病”的党员群众,给群众办事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和困难,群众满肚子怨言。这不仅败坏了个人的名声,还影响了那些坚守岗位、安心工作干部的热情和心情,更给党和政府的形象抹了黑。
广大党员干部是群众的主心骨,是替群众办事儿的服务员。春节过后,党员干部应该马上从节日的放松、休闲状态中走出来,以饱满的精神、积极的心态、扎实的作风对待新一年的工作,做到工作早部署、计划早开展、任务早落实,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群众服好务,办好事。这既是干部的本分和起码的底线要求,也是群众的期盼,更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际体现、衡量干部工作作风的重要指标。
新年新气象,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在心,付诸行动,千万不要患上组织反对、群众反感的“节后综合症”,有则彻底改掉,无则坚决保持。唯此,才能在新年里有所方向和动力,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与肯定。(文/涪江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