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梁
江西横峰县委党史办
李文旺
上梁是我们老家的方言,除了鄱阳湖周围的几个县的人,别人是听不懂的。上梁是指农村的房子最后完工之时,人们以一种特定方式庆祝新房落成的活动。
在我们老家,对于上梁,有这么两句顺口溜:“上梁东家喜洋洋,大人小孩抬头望,能抢能吃是好汉,鱼跳龙门天天强。”离开家乡很长时候,我不知道其他的地方上梁的习俗和我们那儿有什么不同。在我们乡,有个独特的风俗:新房完工之时,上梁抢来的米粿、馒头、花生、糖果之类的吃食,也叫梁粿,必须当场吃掉,据说只有当场吃掉,这一年的运气才能顺顺利利。
上梁的主角除了新房子主人————东家老板,就是木匠、石匠等师傅。整个上梁的现场常常热闹非常,新房的大梁和主要的柱子上,都三三两两地挂了些红布,显出一种十分喜庆的气氛。新屋最大的一根横梁被几根树杈架在新屋地面的中央,东家从五六个师傅中,选出一个德高望重者为代表,那人就叫做师傅头。面对着粗大的横梁唱几句祝福的歌儿,也叫上梁歌,类似于什么重大典礼的献词。师傅头一只手抓着东家准备好的公鸡,用手指甲掐去公鸡鸡冠上的一点肉,鸡冠上马上渗出几滴鲜红的血。师傅头将那几滴血庄重地沾在横梁的左中右三个部位。然后就开始起梁,即是将横梁用粗大的麻绳往屋顶上送,这是新屋最后一道工序,所以,需要许多人看着,显示其不同一般。
上梁的高潮在抛梁粿。这时,师傅们坐在高高的房梁上面,东家在仅具雏形、空旷的新屋地基上张罗。待房梁上的师傅一声高喊:“上梁了。”鞭炮和锣鼓齐鸣,师傅们朝地下撒下一些红红的碎纸片,东家便将装在箩筐里、热乎乎的米粿等等吃食用一根红红的绳子送往梁上。师傅在房梁上用力拉,东家用手尽力的向上托。这个过程俗称“起梁粿”,是个很神圣的时刻,此时此刻,有些东家望着凝聚了自己十几年甚至大半生心血的新房子,会热泪盈眶,就像人民共和国升起第一面国旗。起梁粿的时间,各乡都有不同,有的是三分钟,有的是九十秒。在我们老家,人们最喜欢的数字就是三和九。据老辈人说,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上梁,师傅喊的不是“上梁了",而是"发财了”,后来,文化大革命了,“发财”被看作资产阶级的思想,“发财”这一声大喊,也被看成“四旧”而禁止了。
记忆中,我们村里的上梁,从七十年代末开始,早已经改为九十秒钟。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大家的活儿似乎更多了,再也没人愿意等那漫长的三分钟。等梁粿送上房梁时,站在地下的人自发的大喊一声:“好啊”。因为人多,因为声音集中,有的时候,这一声好,能传出两三里地去。喊完好之后,大家就将早已准备好的抢梁粿的工具———雨伞、笸箩、网兜等等东西,朝房梁上的师傅伸出去。这个时候,房梁上的师傅似乎一下子成了主宰世界的神仙。有些姑娘或者少妇会和师傅们开玩笑地抛个媚眼,其实,大家都是同村的人,只是为了个快乐,没有人会在乎抢得多少东西。所谓抛媚眼,其实只是我们当地一道增加喜庆气氛的传统节目。
抛完媚眼,真正的抢粮梁粿才开始。
师傅一边在房梁上朝下抛着喜庆的吃食,一边不停地高喊:“房梁大又粗啊,东家实在富啊。”地下的人们也自发的跟着说:“富啊。”师傅:“新屋五丈高啊,生活日日好啊。”人们:”好啊”。师傅:“新屋面朝东啊,子女都是龙啊。”地人们:“龙啊”。师傅也有师傅的职业道德:谁应和的声音大,或者谁抛的媚眼多,就应该朝谁多抛些梁粿。
离开农村近三十年了,后来很少看见上梁的场面,因此,对于老家上梁的情景,不但记忆犹新,想来还十分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