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思想性
佛教的思想性
佛教文化是中国独特的现象,中国是佛教大国。
佛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问,其中最重要的是佛教教人们认识自己,认识人生,认识宇宙与人生的关系。佛教的意义还在于,它是劝人为善的,虽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没有科学根据,但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正常的人,它具有非常大的感染力与制约力。佛教的现实意义不可低估,至少在近几十年上百年,它仍将在很多人身上发挥作用。
有的人纯正朴实,心地光明,沉默寡言,不与人争,虽然在一般人看来他是没有什么出息的,然而事实上,这种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而且如此才会不扭曲自己,坦然面对一切人和事。有许多人善言说,广交游,办法多,门路广,实际上只是小聪明,佛法称之为“世智辩聪”,这种人不能真正为人处世,而且处处设心机,活得不好。
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是人人都人会想到的。但有的时候生死是不由自己选择的,只要活着,就会有选择生活的方式。有人说,一天三餐,吃同样的食物,有什么可留恋的呢?确实如此,我们如果仅仅为了吃饭而活着,一定不行。我们往往有一种自己认为宝贵的东西,我们想获得这种宝贵的东西,这就是生活的目标。那么什么才是宝贵而有价值的东西呢?丢开佛教不说,我以为有这样几种:一是能够使自己生活更好的东西,如衣食住行高档一些,舒适一些,华丽一些;二是能够使别人生活更好一些,如创造出电视机,发明出什么方便用具,写出美妙的文章让人读后微笑等;三是永恒的东西,大家都认为这是引导人们向善、向真、向美的,而且使大家觉得几十年没有白活,这就是哲学、佛学和认识人类自己。吾师仁智心,爱此山水音。结茅三十年,不道岁月深。这是人与大自然相处的和谐状态。笑我名未已,来问无为理,却指岭边云,斯焉赠君子。这是一种自我满足的状态。日月转双谷,古今同一丘。惟此鹤骨老,凛然不知秋。这是一种忘我的境界,虽然消极但也道出真相。去住两无碍,天人争挽留。此生暂寄寓,常恐名实浮。这是一种负责的态度,希望在有限的人生获得真正的悟解。
佛教是真理的追求,也是人类哲学的基础。每个人应该按照自己的才力多寡来决定要达到什么目标,而不是常常痛苦与烦恼,为得不到而揪心。欲望太多,总是物极必反。整天空想,不如一试之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