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日记 >日记 >中条山之战连载之十六 第三章 中流砥柱 第四节 告别

中条山之战连载之十六 第三章 中流砥柱 第四节 告别

2012-03-01 16:18 作者:靳平凡1 阅读量:104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第四节告别

1940年10月,孙蔚如接到蒋委员长的的调防命令,率部离开了浴血苦战将近3年的中条山,驻河南洛阳、郑州之间,守卫河防。国民革命军第4集团军全军撤河南,晋南百姓含泪长相送。平陆东部的上堡、寺头等二十五个村的群众前去送行,地下党党支部书记,公开身份是教师的关汉臣代表群众和地方党组织向三十八军献了红旗,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亲自接过这面红旗。

在历时3年的中条山保卫战中,共有2.1万英雄的三秦儿女伤亡在中条山下、黄河岸边,可以说,是2万多名关中子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黄河岸边筑起了一道保卫家乡的钢铁防线!他们这3年的战绩可圈可点,虽然遭受巨大的牺牲,但也给日军以大的杀伤,在中条山11次反“扫荡”中,共毙伤日军15000人。应了一句老话,“秦人自古耐苦战”,他们在装备低劣的条件下,打出了威风,打出了威名。第4集团军在家门口拒狼,没有为苟且偷生而贪生怕死,没有为保存实力而临阵脱逃,敢于近身搏斗,勇于刺刀见红,与日本军队一命换一命,穷命换富命,赤脚的不怕穿鞋的,使日军大感头疼。

凶恶的日本军阀,背后有疯狂的军国主义的全民支持,有先进的工业积累和先进的军工生产做后盾,有全民崇拜的日本天皇在煽情,有战时共产主义的分配制度作保障,国力真的已达到空前鼎盛的地步,所以才敢穷兵黩武,到中国大地上来耀武扬威。可以说,当时的日本与当时的中国,在擂台上不属于一个重量级,日本军工企业在当时的先进程度,单就航空母舰数量这一项,估计能达到中国2050年的水平;中国在抗美援朝时期的国力动员能力才相当于日俄战争时期的日本;中国的狭隘的民族主义狂潮和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才完全形成,而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已形成;中国的军工企业目前的生产能力还达不到上世纪30年代日本军工企业的生产水平。幸亏当时的国民是愚昧的,若不然,来一个可行性论证,那就糟了。由此可以想象,在当时的情况下,许多所谓的民族精英和识时务者成为汉奸,也就不奇怪了。

尽管如此,在8年抗战中,中国人民在蒋委员长为首的国民政府领导下,不畏强暴,毅然奋起反抗,这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当时的陕西有什么呢,拿什么和日本抗衡呢,就拿兵役制来比较,一个是征兵制,一个是抓壮丁,没什么可比头。但陕西人民就是敢拿鸡蛋往石头上撞,这就是可贵的二吊子楞娃子劲。这二吊子劲在“双十二事变”中,着实让蒋委员长担了惊,受了怕。这二吊子劲在中条山使日军吃尽了苦头。尽管日军作战部队,不是战力最强的部队,属于乙种作战部队,但也充分说明,日军乙种作战部队有那么多飞机大炮,在兵力同等的情况下也不能把丐帮陕军怎么样。从这种意义上讲,孙蔚如也是个民族英雄,他身后有一个英雄群体。

陕军在保家卫国的战斗中表现的实在是太好了。

说实话,第4集团军一点也不想躲到河南去,他们的初衷就是要在山西堵住日军,这次让他们撤离,又一次使他们心理失衡,他们觉得蒋委员长又在用什么心机算计他们。肯定是嫌他们与八路军走得太近了。全军上下都有怨气,只要能打日本人就行,管我和谁走得近呀。在他们看来,蒋委员长就是个小心眼,防共就像防贼一样,谁亲共,他就和谁过不去。不惜打棒子,使绊子。他这个人的心胸,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反对过他的人他可以和人家拜把兄弟,在一起共事,毫无芥蒂,像个领袖人物。但对共产党就像是前世冤家,就像猫见了老鼠,恨不得一口咬死人家。共产党里面要是出个叛徒,你看他对那人亲乎的,肯定是提拔重用。国民党里面要是谁和共产党套近乎,他就像一个小气的土财主,像是谁偷了她的小老婆,他恨不得把谁踩死。从这一点看,他的肚量又太小了。本来第4集团军对蒋委员长已经够拥护了,这样一来,心里又产生了隔亥。打日本人就怕中国人心不齐。中条山在表面的稳定之中。

第4集团军虽然撤走了,但中条山上的战斗还没有结束。

请看第二部:中条山上的中央军。

(第一部基本完成,剩下的只是技术处理了。)

其他人在看啥

    《中条山之战连载之十六 第三章 中流砥柱 第四节 告别》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