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
李文旺
江南的春雨,耐着性子在忍耐它的缠缠绵绵,我突然想起了文化大革命的一句话:“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江南的雨其实一样滑稽可笑——————它几乎是月月下,天天下,时时下。
江南的春雨,似乎无时不在,无地不在。在江南的大地上,春雨一下就下它一千里甚至是几千里。无论你去往哪里,只要你不离开江南,好像总也躲不过它。于是,对于江南的人们来说,“阳光总在分雨后”不仅仅是容易理解的事情,而且常常是期盼的。因为阳光虽然总在风雨后,但是风雨过后也不一定有阳光。就好像要想得到人家稀罕的珍宝必须是在付钱之后,但是付钱之后也不一定能得到珍宝————人家不卖,你便无可奈何。
因为春天的阳光对于人们特别是江南的人们很难得,所以朱自清先生的句子实在太美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我的天啊,春天的江南,有机会在草地上“打两个滚”那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因为打滚必须是天气十分晴朗的条件下,不然,江南的草地是难以干透的,别说是打滚,就是稍坐片刻也是奢侈的,因为你的裤子毕竟不是尿不湿。江南的春天,阴雨天占大多数,响晴的天气不及十分之一。
物以稀为贵,于是,我十分向往春晴。
有人说,什么春晴?你是不是太标新立异了,说春日还不行吗?不错,春日和春晴是不能完全等同的。不错,科学上,什么都可以发明,电灯、电话、电视机、手机、电脑、可视电话。难道语言上就要墨守成规吗?就算我发明一个词语又何尝不可呢?再说,春晴也不算发明吧?春雨、春宵都早已经让人用得烂熟,不然,“春雨贵如油”,“春宵一刻值千金”为何使人耳熟能详呢。
不但如此,不仅仅春晴可贵,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春雨贵如油”已经有些违背自然规律了。一来,从我所经历过的四十多年的人生体验来说,至少江南是从不缺春雨的。相反,春雨常常是导致春末和夏季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二来,在当代的科技条件下,即使破天荒地真有赤旱千里的现象,科技人员的十几声炮响,人工降雨比孙悟空还要灵验的。可是,如果春雨过滥,谁也无法阻挡它的肆虐。所以,我觉得真应该改一改,不是“春雨贵如油”,而是“春晴贵如金”啊。
在当今的江南,“春雨贵如油”之所以没有道理,甚至将被淘汰,以上的理由似乎只是触及到了皮毛。一个如雷贯耳的理由是,伟大的中国正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迅猛发展。工业型的国家最需要的不是露天的土地,而是能够遮风挡雨的厂房。自然,工厂的所有器件不是麦子和水稻,是不需要春雨滋润的。
从另一个层面讲,当今的江南人乃至于当今的中国人,早已经不是三十年前的江南人或者中国人。三十年前的中国人,有几个人能够相信,奥运会的金牌榜上,中国是大哥大。可是,三年前的中国人实现了这个神话。三十年前,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盼着风调雨顺、粮食丰收。虽然现在的人们有同样的期盼,可是,人们期盼的层次是比以前大大提高了————————在许多农村地区,人们也盼望着能够有个好天气踏青甚至是旅游,更不要说是渐渐壮大的城市人群。
所以,“春晴贵如金”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必将成倍成倍地放大再放大。盼望春晴,也期待“春晴贵如金”成为与时俱进的口头禅。
春晴,不但是众望所归的愿望,还应该是我们国家大踏步前进的自然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