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转身,潇洒地跌倒
一个秋末冬初的午后,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四岁的侄儿穿了一件咖啡色方格子呢子大衣,新的,襟前两个方形明兜,小西装领,样子酷酷的。小家伙两手插在兜里,很绅士。经我们一夸赞,心里的美意腾空而起,侄儿一个转身,潇洒地跌进了檐前的排水沟里。所幸的是,沟并不深,半尺模样,沟里也干干净净的,只有几片飘落的树叶。小家伙起来后,羞涩地挤出点笑容,我们却忍不住笑得个前仰后合地。在我们的笑声中,小家伙若有所思,自此再也不会站到排水沟的边上了。
记得上高中时,政治课上,老师为了给我们阐明间接经验的重要性,就给我们讲了一个发生在他家里的小插曲。当时刚刚时兴用高压水壶,壶顶的按钮轻轻一按,热水就从壶嘴里流出。新壶刚买来,灌满了开水,老师就循循善诱地警告家中小儿:壶里是开水,不能把嘴直接伸到壶嘴上饮水。可是,孩子就是不肯相信这一间接经验,亲自尝了一下梨子的味道,结果把嘴巴烫豁了。
如此看来,间接经验确实十分重要,但是如何让人乐于接受间接经验,并且行之有效地指导自己的实践呢?在这方面驾驶教练们很有一套。
教练车开到了一个人村子,公鸡、母鸡带了一群小鸡,浩浩荡荡地在压马路。小鸡们时不时地这边啄啄、那边看看。徒弟把小在路中觅食。徒弟问:“师傅,怎么办?”师傅说:“吓(he)嘛。”徒弟急忙丢开方向盘,像展翅的老鹰一样,尖起嘴呵道“哦嘘,哦嘘……”师傅扶稳方向盘,脸上堆满了笑容。鸡们离开了车道,车继续前行。一辆手扶拖拉机轰鸣着在路中央摇晃,对教练车的喇叭充耳不闻。徒弟只得再次请教师傅,师傅说:“喊嘛。”徒弟清了清嗓门,扯着嗓子喊:“让开,让开!”拖拉机依然我行我素,徒弟一生气,打开车门,探出半个身子,嚷道:“死拖拉机的,让到一边去。”拖拉机开到了一边。师傅不紧不慢地说:“徒弟呀,以后驾照拿到手,是不是聘请我帮你扶方向盘呀?”徒弟哑然。
师傅带了一批新徒弟,有一个挺勤学好问地,看见前面路边走着总会有行人走着,就问:“师傅,要不要按喇叭?”师傅说:“为了省喇叭么,可以不按。”
学徒驾车总是丢三落四的。师傅打了右转向灯,将车靠边停放好,让徒弟上车学习。徒弟坐上车,调整好座位、后视镜、倒车镜,挂档起步。师傅说:“方向往右打。”徒弟满脸写满了莫名,看了师傅一眼。师傅表情肃然。徒弟只好向右打了一点。师傅还说:“往右打。”右前轮爬上了绿化带的边,车不动了。师傅说:“往右打嘛,怎么不往右打了?”徒弟脸红得像关公。师傅才说:“你打了右转向灯,不往右打,往哪打?”徒弟一看仪表盘,右转向灯标志还在调皮地眨巴着眼睛。
我们也经常埋怨孩子“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可是我们却不曾想过,如何让我们的“老人言”深深地烙在孩子们的心里,并且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