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942》的三大缺陷
在电影《1942》获得了名利双丰收之时,笔者不禁对此类以赚钱为目的,为了吸引观众眼球,不惜以有悖常理,有违常伦的事件与人物为卖点,以突破道德底线、良知底线乃至法律底线为创新点,以残忍、色情、暴力、愚昧、自私、贪婪为特色,以揭示民族劣根性、民众奴性为自豪的影视作品产生质疑。
就获得观众好评如潮的电影《1942》而言,笔者认为,该片存在三大缺陷:
首先,文不对题。
1942,是个明显的时间概念,一般理解为公元一九四二年。而这一年,全世界发生了多少事,全中国发生了多少事,中国河南省发生了多少事,都应当属于一九四二的范畴。影片自然无法表述如此众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既然无法表述,那片名与影片的实际内容就不相符,就是文不对题。写作文叫跑题,要得零分。它就象小孩穿着大人的衣服,即不合适,不美观,又无法御寒,还影响行动。
其次,影片告诉人们,中国没有好人。
国民党中央政府官僚,不顾民众死活;蒋委员长是个独夫民贼;国民党军队残无人道,不仅向灾区强征军粮,还克扣政府发给灾民的救济粮;河南省政府各部门本位主义严重,与民争利,谎报灾情,欺骗大众,欺瞒中央,不顾逃荒灾民实际,教条的要求到灾区才能领救济粮;陕西省政府、洛阳市政府自私自利,见死不救;中国老百姓自私、贪婪、不讲道德、不守伦理、没有信仰、卖儿卖女、叛国投敌。中国官员腐化、军人麻木、内政瘫痪、外交软弱、中国民众生不如死。影片中只有神父梅甘,记着白修德属于好人,就连日本军官也愿意为灾民发放军粮。总之,中国没有好人。
第三,影片导向错误。
电影属于文化的范畴,理应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并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以上标准衡量,《1942》缺乏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所有中国人都缺乏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政府不诚信,民众不友善。这种思想传播出去,老年一代能分辨出是非善恶,能把持住正确方向;中年朋友时而能分清,时而分不清;年轻一代就可能彻底搞反了,把是当非,把恶当善。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见义勇为”病,“孝敬父母”病、“拾金不昧”病等等,均属舆论导向的错误造成的恶果。这也符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的规律。
像《1942》一样,导向错误的影片近些年不胜枚举。《让子弹飞》中土匪与恶霸谁代表正义?《集结号》是否是集体主义的代表作。《天下无贼》中的大贼与小贼我们该学习谁?《色戒》到底在宣传什么?这类文化毒品、文化垃圾不销毁,不清除,中国的下一代,下下一代乃至第N代,受到的精神毒害和意志污染远比假冒伪劣商品要深的多,远的多。
1840年鸦片战争,是英国殖主义者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造成清政府财政枯竭,国库空虚,中国民众在肉体上、精神上受到摧残,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鸦片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如今,开放的大门打开之后,国外的精神鸦片没有销毁,国人自己却学会了制造更多的精神鸦片来毒害自己的同胞,这难道不能引起我们警惕和反思吗?
当经济利益冲破法律、越过道德、践踏正义、蹂躏良知、玩弄真善美之时,这匹脱缰的野马是否该勒住?如何才能勒住是全中国人民必须共同思考的问题,如果任其下去,可能会演变成中国五千年未有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