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
望子成龙
《一》
望子成龙,现在成了许多家长梦寐以求的企盼。是啊,谁不想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且当今都是独生子女,特别的金贵!所以“一切为了孩子”,便成了父母们的至理名言。
丁健大学毕业后,到深圳发展,凭着一张“清华”的毕业文凭,被一家外资企业录用。三年后因他业绩突出,被提为部们经理。在事业有成的同时,爱情之花也破苞怒放,和深圳一位小学教员刘英结了婚。一年后,他们的儿子丁睿出生了,小家庭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为了优生优育,让儿子健康成长,刘英月月给他喂进口奶粉,甚至不惜重金请朋友从澳州带来。丁健虽有点心疼,但一想是给儿子吃的便也就算了。
光阴荏苒,很快他们的儿子丁睿已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为儿子上什么样的幼儿园,两口子第一次发生了争执。丁健以为幼儿园没什么讲究,一般的就可以了,可刘英坚持要给儿子上“贵族”幼儿园!她振振有词道:“幼儿园是上学的基础。贵族幼儿园就是与众不同,它要教三种外语,还有``````”丁健打断他的话:“这么小的孩子学三种外语?真是天方夜谭!能够记住吗?三门外语叫我们来学也吃力,除非是超人。”“对,我们丁睿就是超人!算命的说他天资聪颖,智慧过人,读书能过目不忘,不然我怎么会给他起丁睿这个名字?”“瞎子的话你也信?他是瞎说,在骗你的钱!”丁健嘴里虽这么说,但也拿妻子没办法,想想总是培养自己的儿子,钱又不是花在别人身上,也就算了。
丁睿上小学了,又是上的贵族学校!一年的费用要两三万,化掉了丁健半年的收入!丁健心痛了,对妻子说:“能不能给儿子换个学校?上重点学校也是可以的嘛,不然丁睿念到小学毕业怕要十多万,不是我不愿意,这代价实在太大了!”再说我们还在还房贷,每月要四千块哪!”
刘英听了不舒服了,眼睛一瞪说:“我们一年才花这些钱你就舍不得了,人家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呢,对门李教授家不是把儿子送到美国去了?”丁健委屈地说:“我们怎么可以跟李教授家比?他们夫妻俩都是大教授,老爷子很早就去了美国,在唐人街是赫赫有名的大财东呢!”刘英却横竖不管,没好气地说:“要想让儿子将来出人头地,就得花大血本!你看现在社会上竞争这么激烈,没个金钢钻的本事叫儿子怎么生存?总不能叫他去做苦力?要饭吧?”妻子把话说到这份上,丁健还能说什么?只得忍气吞声。
丁睿一踏进中学的门槛,刘英便几乎天天跑书店,买来大量的复习资料,历年的高考试题,一大摞一大摞地背回家。丁健见了说:“你要把儿子压死啊?他学校里的功课尚做不完,哪有时间再看这些东西?这不是要他命吗?”刘英却不以为然说:“这是没法子的事,他作业再多,也得像挤牙膏似地挤!要有古人悬梁刺股的精神。”
丁睿在母亲的相逼下天天晚上不到十点钟不睡觉,终于鼻梁上架起了近视眼镜。丁健担心不已说:“照这样下去,到他念大学怕眼睛要瞎了。”“别说得这么严重!”刘英刺他说:“你看现在的中央领导,大多戴眼镜,既显得有才华,又显得风度翩翩。”丁健听了真是哭笑不得。
《二》
这天刘英听老师说,丁睿记忆力不足,她便担心死了!丁健对她说:“你这样像北京填鸭般往儿子脑子里灌,大脑再发达的人也记不住,应该科学地有挑选性地``````”刘英怎么听得进?固执地说:“书店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北京有一套开发记忆的资料,卖得发疯,经常脱销,价格3000元,我一定要想办法把它搞到手。”丁健听了不由咋舌:“这不是天价了?有这个必要吗?”刘英气恼地道:“三千元贵什么?我打算花一百万打造儿子呢!”
听她说得这么轻巧,丁健来了火:“好大的口气——一百万!你真以为我是千万富翁?告诉你我现在已经快入不敷出了,你看我脚上的皮鞋已经打了三次后掌,还在穿;衣服好几年没买了,都不合时宜了,衬衫领子换了将就着穿,再这样下去我这白领要成黑领了。”“我不也跟你一样穿旧的?”刘英扯扯身上的衣裳,“老公,为了打造儿子咱们只能这样,以后儿子发达了,我们就可以享福了。”
可事情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好?国际金融风暴来了,世界经济出现大危机,也影响到了丁健的外资企业,公司只能裁员。丁健虽保住了饭碗,但薪水减了三成!
他只能哀求妻子:“谢谢你,不要再在儿子身上乱化钱了,我已经被压得喘不过气了。”刘英口里说“知道知道!”可一遇到有好的资料又是大手大脚。丁健怨闷死了,天天愁眉苦脸。
一天丁健晕倒在办公室里!公司老总忙打电话给刘英。刘英慌忙赶到医院,见丈夫脸色蜡黄,形容憔悴,这回她真急了:“丁健,丁健!你怎么了?”老总告诉他:“他一是劳累过度;二是营养不良。你知道吗?他每天中午吃的都是方便面。”“啊——”刘英大吃一惊,“方便面?”“不知他回到家里,吃的怎么样?”
刘英脸一下涨红了,感到十分内疚,吞吞吐吐说:“还``````还可``````可以吧”“没给他加小灶?”她支支吾吾说不上来。
“你看他年轻轻头发就白了。”老总用手拨拨丁健的头发,“看上去就像五十岁的老头。”刘英一看真的,想自己平时怎么就没注意?心里更是过意不去。“你看——”老总把一张化验单递给她,“他胃出血三个+。”刘英真心疼了,搂着丈夫的头呜呜咽咽哭了起来。
住了一段日子医院,丁健回家了。刘英买了一只老鸭炖汤,给他补身子。老总很人性化,要他在家休养几天。可丁健还是去上班了,因公司的业务不能没有他。日子一长,刘英关心丈夫的意识渐渐淡薄,“打造儿子”的心理又占了上风,用钱又无度了。丁健向她发出最后通谍——如再这样就离婚!可她一点不怕,因她知道丈夫的脾气,一个顾家有责任心的男人怎么会离婚?那是吓唬吓唬她的!
看着家里经济月月亮红灯,丁健忧心忡忡,食不甘味,夜不成昧。这势必影响到工作,干事由于分心,经常出错。同事们都为他捏把汗,别被老总炒了鱿鱼!
果然一天午休时老总把他叫了去,大家从老总阴沉的脸上看出,丁健危险了!
《三》
一天丁健下班回家,神秘兮兮地把一张支票交到妻子手里:“最近老总找我谈了一次话,看来我早晚要被炒鱿鱼,我想了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便出卖了公司的商业机密,人家给了我这200万块钱,你拿着,去实现打造儿子的计划。我出去避几个月的风头。噢,这支票七天期限,你把它存银行。”说完便拿了几件替换的衣服,急匆匆走了。
刘英手里拿着支票,呆如木鸡,眼睁睁望着丈夫逃也好似地离家出走,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半晌她回过神,望着支票上那两百万的数字,心口像揣了头小鹿,在“咚咚”地撞。她清楚丈夫这是在犯罪,一旦事情暴露那是要吃官司,甚至要挨枪子!感到手里拿的不是支票,而是一团火,随时都会把他们这个家烧毁!丈夫没了,家没了,还谈什么打造儿子计划?
晚上她怎么睡得着觉?心里万分恐惧。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事情早晚要穿帮,那就是没顶之灾啊!而这真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她又悔又恨,怨自己在儿子问题上做得太过分。她打电话给自己母亲,她妈骂道:“你真是昏了头!也不看看自己家里的经济情况?即使你儿子将来成了大博士又怎么样呢?值得这么大把大把地扔钱吗?一旦东窗事发,我看你哭都来不及!”“那、那这张支票怎么办?”“万万不能存银行,趁早把它交出去,争取减轻丁健的罪名。”
接下来两天,她惶惶不可终日,心里充满着矛盾,想把支票交出去又怕,不交心里也怕。第三天早上,她还没吃早饭,便听得门铃响。开开门一看,唬得她头上走了三魂,脚上荡去六魄!门口站着两个穿制服的男人,一看他们胸口的证章,便知是检察院的!
他们出示了证件,然后严肃地问:“丁健人呢?”“他``````他不在。”她吓得上下牙齿直打架。“去哪儿了?”“不``````不知道。”“你可要说实话。”“真``````真的不知道。”“他来了你马上告诉我们。丁健他涉嫌出卖公司商业机密罪,公司老总将他告了,我们立案侦查已查实丁健接受了两百万的酬劳。”
刘英一听脚都发软了,马上想起她妈说的话,忙把拿张支票拿出来交给他们:“这就是我丈夫离家时交给我的,我正打算交出来呢,现在你们来了正好,请问这能不能减轻我丈夫的罪行。”“那要看你丈夫认罪的态度。希望他能早日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好,我一定设法找到他,让他早日投案自首。”
刘英便拼命打丈夫的手机,可都是关机。她想他会去那儿呢?便打他几个要好朋友的电话,也没有下落。她便打开电脑,在丈夫的QQ上留言,可他就像在地球上蒸发了!她拉开写字台的抽屉,猛然发现有个棕色封面的日记本,打开一看,丈夫写有日记呢!她便读了起来。
我活的实在太累了,就像一架赚钱的机器。机器还有加油停息的
时侯,可我没有。我感到我的身体大不如从前,真是未老先衰了。唉,
这都是为了实现妻子制订的“儿子打造计划”。
我病愈出院了,心想这下妻子总该体谅我了,不会无休止地打造儿
子了。可哪知她好了没多少日子,却依然如故。我实在伤透了心,觉得
活在这世上还有啥意思?世上哪有这样打造儿子的?不是要了我老爸的
命了?
``````
刘英读完不由失声痛哭,使劲抓着自己头发:“我怎么这么浑!这么荒唐!
什么儿子打造计划,全是盲人骑瞎马,前程莫测,茫然无知。结果坏了丈夫坏了家,还有什么意思?“她捶胸顿足,后悔不已。可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她就是跳死也没用!现在她多么想丈夫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她一定向他跪下认错,求得他的宽恕。
《四》
她正黯然神伤,忽听门铃响。开门一看,丈夫笑容满面地站在她面前,身后还有他一大帮公司的同事,甚至老总!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着他们张口结舌。“怎么,不想请我们进去?”老总打趣说。她忙结结巴巴道:“请、请进!”
“刘英啊,这下你该吸取教训了吧——”老总意味深长说。可她还是一头雾水。丁健搂住她说:“老婆,不好意思,让你受惊了。我这是施的苦肉计。应该感谢我们的老总,因为是他为我出的这个主意。”
这时两位员工走到他面前,摘下头上的帽子,异口同声问:“阿嫂,你还认识我们吗?”她定睛一看,他们不是检察院的人吗?她恍然大悟,忙连声道谢:“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走到老总面前深深鞠一躬:“谢谢老总,谢谢老总!”老总笑眯眯说:“接受这个教训吧,一家人好好地过日子。别异想天开,外国人也没有这样打造儿子的。”“是,是,这个人教训够大的了,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学期结束后,刘英把儿子转到了附近的一家普通中学,有人问她,她说:“培养儿子得顺其自然,靠他自觉,路在他自己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