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乱谈八卦 >得理且饶人

得理且饶人

2013-01-30 11:23 作者:泥人 阅读量:176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有句俗话叫做“得理不饶人”,是说有些人只要一时占住了理,则对另一方大加指责、喋喋不休,大有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之概。他频频发难,步步紧逼,非把对手驳得体无完肤不可。或者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针锋相对,寸土不让,强硬到底。

其实,“得理不饶人”是一般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这并无可厚非。当你与别人因为某件事发生争执时,若一方占住了理,自然有心理上的优势和条件上的优势,乘着这种优势,的确可以取得你想要达到的目的,获得想获得的利益。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往往是成了事,却输了人;赢的了眼前,却输掉了长远。这样的人每每喜欢占上风,与对手相逢,总是针锋相对,费尽心机地寻找对方的弱点,寻找充分的依据,而后出其不意地陷对手于被动,让对手无力反击。

但是,有许多时候,是对手真的不愿意反击你了么?其实在许多时候,当围绕一个问题发生争执,而且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往往肯于主动退一步的人,更能赢得大家的尊重,他的形象不但因为退让没有受到负面的影响,相反倒越发高度起来,光辉起来,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对手不是因为畏惧你,也不是因为胆小怕事,他们是觉得为了许多毫无意义的争论而僵持下去,对于双方都没有什么好处。即便是自己的利益暂时受到了些影响,但是,他却能赢得大家的尊重,获得深厚的人脉。这样的人胸怀宽广,虚怀若谷,有容人之量,有容人之智。

相反,那些得理不饶人的人,往往被大家认为是锱铢必较,斤斤计较的人。他们为了自己的面子,或者一点点利益,没理搅三分,得理不饶人,喜欢向别人发难。只要让他抓住了一点点把柄,寻找到一点点依据,则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非置对手于死地不可。长此以往,有谁愿意同这样的人打交道、交朋友呢?

或许,大家都知道六尺巷的故事。清朝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的人,因为宅基地与邻居发生了争执,于是给他写信,让他出面干预。他给家里回了一封信,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罢,于是主动后退三尺,对方也主动后退三尺,于是事态平息,在两家之间形成了一条宽六尺的巷子,供村民行走,成为一段佳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相互谦让,相互谅解,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唐朝的布袋和尚的那首打油诗,更是道出了谦让与隐忍的可贵之处。“手把青秧插满天,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底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许多时候,不是一味地向前才是进步,有时,稍稍地退一步,不但能显示出你的胸怀与风度,更可贵的是你赢的了人们的尊重,有可能成就更加辉煌的事业。

因此,“得理不饶人”只不过是平常人的心态,而“得理且饶人”却更能显示出一个人的修养和眼界。地低为海,人低为王。一味地争强好胜,吹毛求疵只能招致大家的抱怨,使你的人际关系紧张,人脉虚弱。而懂得谦让,懂得退让,懂得谦虚的人,则是我们愿意结交的人。所以,得理且饶人。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其他人在看啥

    《得理且饶人》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