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乱谈八卦 >车站

车站

2013-01-30 11:23 作者:海蓝蓝 阅读量:138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前些日子,李敖出了本书,名曰:《上山 下山 爱》。书前有两行字挺有意思:清者阅之(指这本书)以成圣 淫者见之以为浊。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如果你品格高尚,那么这本书或许对你有所帮助;若你道德低下,将其往其他方面考虑,那么这本书就会失去其原有价值。好像文革中的《西厢记》和《金瓶梅》。但同时,这句话还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即对事物的结论之所以不同,往往和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有关。这个道理和盲人摸象是一个意思。

开头似乎扯远了。回到这个题目。车站,《现代汉语词典》对此的解释是:陆路交通运输线上设置的停车地点,是上下乘客或装卸货物的场所。但是,这里的车站是一个缩小了很多的概念,仅仅局限在城市里普通的公交车站中。可是,即便如此,你也不能忽视它们的存在。因为,它们是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你平常忽视的问题,在车站中,你都能找到答案。

车站里的人,简而分之,可分为:等车之人与下车之人。等车之人翘首企盼,彳亍蹀躞;下车之人却安步当车,各奔东西。车到站的时候,等车之人与下车之人往往互不相让,经常要经过一翻激烈的肉体摩擦才能互换角色。等车之人一见车到,便一拥而上,大有喧宾夺主之意;而下车之人却只有逆流而下,难以全身而退。毛泽东说: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如果可以调和的话,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可是当矛盾继续发展下去的时候,问题便出现了。进站的汽车一辆辆的排队似地被堵住,就像人嗓子里卡了鱼刺一样,难受,恶心。万幸的是,只要你有耐性,问题是经得住时间地考验的。因此,等车再加上坐车可以慢慢磨灭你的锋芒,一如大海对礁石,狂风对巨岩。从这个意义上说,等车之人与下车之人都是不幸的。等车之人好比农民种种子,两者都希望早日得到收获,但农民付出的是劳动,等车之人失去的却是时间。因此,上车之人对车只能是一时之好,远远比不上卡西莫多对爱丝美拉达的炽爱;而下车之人看着车内外拥挤的人,恐怕会有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之感。《围城》里有句名言: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套用过来便是车里的人想出去,车外的人想进来。

某车站。一辆车过来了。某人喜出望外,大步流星,朝已反复计算好的车的可能停靠位置走去——可见数学在生活中应用之广;另一人也快步走上去。出人意料的是,两人的计算结果竟不谋而合。这个雷同的答案并没有抄袭的痕迹,反而证明了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竞争。这也如同坐标系中没有两个相同坐标的一样,那块寸步之地,也不可能由两人共同占有。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拉开了序幕。使人刹时联想到古希腊《伊利昂纪》中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的决斗。韦格蒂乌斯说过: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正在此时,“吱——”车来了,只见车慢慢地从俩人面前滑过,并从尾部喷出一阵阵黑气,顿时使这一场“战争”充满了“硝烟”。汽车及时的出现,缓解了争斗,恰好体现了海塞的那句名言: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此时,他俩旁边的人在同一时刻不约而同地做出了同一个动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捂住了嘴和鼻。以无言的沉默表达他们对“硝烟”的抗议。这时,几个人来到了车边,待到车门打开,见问题没有发生,马上跨了上去。刚才那两位的计算错误再次证明了“测量是有误差的”这个物理结论,他们此时心有灵犀一点通(就差身无彩凤双飞翼了),尾随而至,踏上汽车——车上的座位比人少,相信又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车站余下的便是沉默。沉默是金。一些人陆续走向旁边的书刊亭,翻阅当天的报纸。但老板深谙市场经济之原则,喊出了“禁止翻阅,要看就买”。有的人迅速放下了手中的报纸,仿佛证明拿报纸并不等于翻报纸;有的人则很随意地掏出零钱,继续翻看着报纸——报纸成了打发时间的工具;还有的人正想翻翻报纸,看看新闻,可这一念头却被老板扼杀于萌芽之中。很快,一辆汽车驶来,有人迎了上去,但又有人退了回来,一脸的失望与无奈。看报的人微一抬头,用两眼极快地扫了一下车号,两手同时又“哗”地翻了一页报纸,并狠狠地跺了下脚。可即使这样,其面部表情仍然全神贯注,镇定自若,但耳朵却竖得如捕鼠的猫,人群里只要稍有动静,深埋在报纸中的头便会猛地钻出,找寻属于自己的“猎物”。但属于他的却总不能到来。就像方鸿渐总找不到自己的归宿一样,这应到的车却也成了可望不可及的奢望。他便如飞行员尤索林般默念着:“每辆车都在戏弄我。”

幸好这不是4月1日,更不是Black Humour(黑色幽默),那车终究还是来了,这人夹起已翻得差不多的报纸,匆忙间一个箭步蹬了上去。尽管对它有一百个不是,但一旦用上它,还得躬腰屈膝,低头缩脑。人有时便是这样。

还有一种等车的人。他们等车,就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蚁没热,锅却烫手了。很明显,他们的棱角还没给公车磨平。他们细查站牌,来回踱步,举目远视,昂首等待,无奈摇头,心烦意乱,汗水渗出,郁郁寡欢。但他们可不比哈姆雷特,又振作精神,继续重复着刚才的一幕。还不时看表,甚至乐此不疲地摆弄着坐车的硬币,似乎这钱随着他的摆动会魔术般的多出几个来。西谚有云:狗都有幸运的一天。在周而复始了数次相同的动作之后,他终于心急火燎地登上了车,投入了那几枚被他反复清点、摩挲的已带着他体温的硬币。车随之启动。

我常想,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来形容车站再为恰当不过了。因为车站还是那个车站,车还是那些车,人却换了一拨又一拨。车站好比广角镜,车和人则是其中的风景。从这个镜头你可以看到世间百态。而与其他广角镜不同的是,这个镜头就在我们身边。这便是生活。

如果把车站的故事拍成一部电影的话,那么生活便是导演,而来来往往、匆匆奔忙的行人则应该是车站的主角。有主角就会有配角。车站的配角既不是街边的零售小贩,也不是壁窗里的大型广告,更不是为人们指示方向的站牌,而是辛劳驾车、四处奔波的司机——是他们默默地服务于大众。他们似乎与世无争,车窗外发生的一切都与他们无关,他们只是在尽自己的义务,努力开车。车里也有故事。罗•勃朗宁曾经说:故事永远是旧的,也永远是新的。站台上如此,车厢里亦然。女人中有老婆和情人,但她们是根本对立,水火不容的;而车内的乘客与司机,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车正平稳行驶。现今,公交车有不少是无人售票,此乃科技以人为本的表现。但并不是人人都托它的福。比如被迫下了岗的售票员。一如上文提到的尤索林,这个参加二战的美国飞行兵,对他的飞机——这个二十世纪伟大发明,就没有好感。当然,车内无二十二条军规,更不会有尤索林式的人物,只有些不准吸烟,禁止乱丢废弃物,司机不得接触钱的硬性规定。但规定毕竟不如人“灵活”。“诚实是上策”。可是照此去做的人不见得都是老实人。车上就有人在帮投币机收钱。司机当然无法发话,因为接触钱属于贪污行为;乘客也只要把其带到目的地即可,不会过问。真是一拍即合啊!这“售票员”右手紧握扶手,左手收着钱,在车上随时在锻炼自己的平衡能力。于是“对等工作的严肃态度,高度的正直,便形成了自由和秩序之间的平衡。”也有意外的时候。根据社会心理学,对个人讲,愿望就是比较永久不变的行为倾向,而态度是因环境的刺激而临时发生的。因此也有“不识时务”之人,一上车便投币。空等一场的“售票员”见他“施舍”错了对象, 一脸失望。这种失望,不是功亏一篑的失望,而是赌徒输红了眼的失望。他随即狠狠瞪了那人一眼。车又平稳地开了起来。

车又到站了。立即有人迎上去。随后,车缓缓启动。汽车这时好似一个快要撑破了的气球,随时都有可能爆炸。又好像一叶扁舟行驶在波涛汹涌的汪洋大海之中,很快就会被湮灭。更好比一个急待减肥的胖子,当然汽车要进行减肥可要比胖子容易得多。突然,有人问司机:“到××吗?” 这个问题正如晴天中的一声惊雷,极具震撼性。这人很快从司机的表情中得到了答案,一脸的无奈、懊恼。接下来便是失望、懊悔。边上的人们同情地看着他。英奇说:表示同情要有名有姓,表示反感不要指明道姓。在这里,当然不可能。其实,错误并非总是意味着无知,知识也并非总是召之即来的。司机见其情况,立即告诉了他正确的车号。于是接下来,在那人不断的“谢谢”声中,他被送下了车。

又一辆车。车中已坐满了人。刚上车却没位置的人宛如开会迟到者,需另行赐坐。但车上享受不了如此待遇。司机开着收音机,打发着枯燥的开车时间。古希腊有个神话说一个叫西弗弗斯的神,在山顶上会把一块巨大的石头推下山去,但又把它滚上山,接着仍推下山,滚上山……如此长年累月,永不停息。司机的工作亦如西弗弗斯,周而复始,毫不间断。而车中之人有的握住扶手,混混沌沌;有的紧琐眉头,翻阅报纸;有的打开车窗,呼吸空气;有的一动不动,稳如泰山;有的怀抱孩子,小心翼翼;有的东张西望,无所事事;有的则互相谈笑,神采奕奕。随着一站站地更迭,人们在不停地变化着。车中的谈资、形态也随之变换,唯独一尘不变的是那些伶仃的座位以及孤独麻痹的司机。司机昨天早出晚归,面对的是空空荡荡的汽车,然后是臃肿不堪的汽车,最后还是空空荡荡的汽车,那么今天,明天,后天,大后天呢?依然如此。哦,人其实是种会转圈的动物。这圈子好比诸葛亮的八卦阵,看似简单,实则变化无穷。又像金庸笔下的独孤九剑,只有平平无奇的几招,却包含着无招胜有招、后发制人、寻敌破绽的至高剑理。以前,曾看过这样一段话:说这个世界最坚强的动物是女人。因为女人在遭受一次强暴之后,往往会使她更加坚强。现在来看,并非女人,似乎所有的人都异常顽强。这就是生命的可贵。每日,各人都要在自己的圈内旋转,长久生活,毫不停顿。但谁也不会像西弗弗斯那样机械地滚石头,每人的生活各有特点。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突然间只听“吱——”一声,车又到站了。又是一拔人的轮换。这样的生活还会继续下去,永不停歇。

生活是一本书,一本百科全书。车站是这其中的一个篇章。仔细咀嚼,可以从中品尝出生活的酸甜苦辣,浏览到人生的千姿百态。草要经过牛的反复消化,才能变成牛奶;书要经过人的反复思考,才能变成知识;生活更要经过人的反复体味,才能变成经验。这样的生活才多姿多彩,回味无穷。

车站是一面小镜子,却折射出生活的精彩;车站是一座小影院,却放映着最值得回味的电影;车站是一束阳光,却发出令人惊叹的光芒;车站是一个蓓蕾,散发着迷人的香味,无穷的魅力。这便是车站。

其他人在看啥

    《车站》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