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安心的力量
难得中秋佳节与十一假期撞在一起,没有出行计划的朋友不论回家的旅途有多艰难,大都踏上了回家的路,即便是等车到深夜,他们都不曾因此而将回家的脚步稍稍停滞,这大概便是家的魅力吧。家,那是个可以供人遮风挡雨的地方,但若其功能仅存在这个表面层次上就不会惹得人人都对它牵肠挂肚,我们对其魂思梦萦的关键在于人,家就是有亲人在的地方,亲人更多时候是爱和温暖的代名词,有爱无惧,有暖无怖。
对我们这群成年不久却尚未成家的人而言,家中的父母就是我们最大的牵挂。此时的他们都已是不惑甚至是知命之年,他们即便是对儿女有再多的不放心,但也都学会了放手,给孩子一个可以实现他们梦想的机会,或者说是给年轻人一个独立打拼的舞台,这似乎不仅仅是父母们的开明,更是当今时代的抉择。或是为了求学,或是为了工作,不能在父母跟前承欢膝下的儿女比比皆是,说十之八九也一点都不夸张。
或许是因为从初中开始便在外上学的缘故吧,一直以来对家没有说像其他人那般不舍,大学四年就是寒暑假回两次,工作一年多也是十一和春节各回一次。平时看周围同事回家也没有太大感觉,依然是嘻嘻哈哈的过着,更多的时候大概便是信奉此心安处是吾乡吧,但是今年不是很淡定了,距离十一假期还有一周时间,有可能是受周围气氛的影响,开始对回家很是期待。回家当天前往车站的路上,收音机播放的音乐全部都是有关回家的,那一刻有种感觉,好想飞回家啊,这似乎还是我第一次这么迫切的想要回家,好在那天回家的过程算是顺利。
回到家的第二天就是中秋节,这本是团圆的好时节,但对农民而言中秋或者国庆都是个很奢侈的节日,因为那时正忙着收秋,所以在他们心目中,不会理会这些所谓的节日是否是应该万家团圆或普天同庆,更多的是在乎玉米有没有收完,要趁着好天气赶紧把花生、黄豆晒干,之后紧接着撒肥料、犁地、耙地、播种,这一切完成之后他们才算是暂时闲下来。每年十一回家基本都是帮着父母摘花生、割黄豆,今年也不例外,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在地里的活尚未忙完的时候我爸就要外出了,也就是我回到家的第三天他去了浙江。
今天是周末,偌大的办公室只有我一个人在,也终于能静下心来将这个十一假期盘旋在我脑海里面最深的感触记录下来啦。我爸妈他们今年都四十多将近五十了,以前只是知道他们辛苦,有体会但是从未这么深刻过。以前在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还不是很理解,如今我似乎有些明白了。我爸走之前我给他照了几张相片,我没送他去车站,我妈送他走的时候我拿相机镜头对准了他们的背影,他们的背都佝偻了许多,原来在我长大的同时,他们的腰也不像以前那样挺得笔直了,这就是生活的艰辛留给他们擦拭不掉的印记。
我又特意读了一遍《背影》,在看到他描写他的父亲为了给他买橘子而攀爬月台的时候,眼泪有点不受控制,那一幕似乎就眼前发生。我想起高考那年那事,高考第一天结束,考的挺好的,给家里打电话结果跟我爸闹别扭了,那天晚上正好叶真也遇见烦心事,我们俩就坐在校园里的小路上互相诉说着心事,说到伤心处都在掉眼泪,一直到夜里一点多才回宿舍,第二天接着应付高考。高考结束后在别人都收拾行李跟着父母准备回家时,我因为跟爸冷战决定留在学校,暂不回家,所以就和叶真去学校外面散心,等回到学校的时候遇见一个同村的同学说我爸来接我了,已经在教学楼和宿舍来回找我好几回了。可惜,那时的我还有很多事都不懂,所以在找到他后让他把我的一袋书带回家了,我依然留在学校直到估分后才回的家。现在再看《背影》,我可以想象他在我们教学楼和宿舍楼来回穿梭的情境,两个楼之间离的很远,宿舍还在四楼,而且还是大夏天,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满头大汗。现在想想,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任性,可是现在很后悔。
中秋节的晚上我和妈给我爸准备第二天外出的行李,边收拾边听我妈唠叨着到浙江之后要怎么着怎么着,这种场面让我想起一句与此景不太贴切的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一者是妻子思念为国而戍疆在外的丈夫,一者是妻子送别为家而即将踏上征途的丈夫,虽有区别,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逃脱不了保家卫国这个范畴。父母年纪都不小了,却还在为养家糊口而四处奔波,我们却还在为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而抱怨,有点心酸,也有点惭愧。
在我心中,我爸就是心中的那座山,也许是妈身体不好的缘故吧,无论什么时候他在就特别有安全感。记得高中那会儿都在风传一个杀人狂事件,据说他还曾路过我们村,那段时间村里的人每到晚上都是早早地关门上锁,那时我爸不在家,我又都在外面上学,家里就剩我妈和一个才几岁大的弟弟,对她们总是放心不下,总是不由自主的想如果……,但是只要有爸在家,就一切都没问题。去年十一前夕,我爸出了一次车祸,晚上接到表姑电话她说不清状况,只是说人都不很清醒,已经开始说胡话了,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心里的那片天都塌了。如今我明白了,其实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支柱,那是你获得力量的源泉,有他在,心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