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时事评论 >5岁少年勒死少女试探警方态度谁之过?

5岁少年勒死少女试探警方态度谁之过?

2013-01-30 11:23 作者:泥人 阅读量:216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因为错过校车,13岁学生倪某某步行上学,被15岁的阿平(化名)绑进防空洞后用红领巾连续勒颈三次致倪某某身亡。昨日,昆明市中院不公开开庭审理此案。然而,本案被告人阿平作案的理由,竟是想挑战警方的办案能力。

太不可思议了!一个15岁的在校学生,“杀人焚尸”竟是为了试探警方办案的态度。一个15岁的孩子勒死一个13岁女生,尔后还浇上煤油焚尸灭迹,难道真的是为了试探警方的态度?这背后不能不引人深思!是谁让一个15岁的学生变得如此残忍?是谁让他变得如此麻木不人?又是谁让他走上了绑架人质“以试探警方态度”?我们在震惊悲愤之余,是不是应该反思这场悲剧发生的背后缘由!

说实话,笔者看过这篇报道,还是为这位15岁的少年阿平(化名)惋惜和不平。难道此案的发生全是他自己的错,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没有责任?从报道中笔者注意到,这又是一个打工子女演绎的悲剧,6岁半的他便随打工的父母到昆明生活,他很不适应在城里上学的生活,经常到案发的防空洞打发时间。早在本案发生以前,他因为自己“玩失踪”,其父母报案却没有引起警方的注意,便萌生绑架人以试探警方态度的想法。这难道不应引起家长和社会的反思!对打工子女爱的奉献我们的社会又给了多少?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案件不断发生,我想,这些现象的出现决非偶然。大家知道,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在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波中,遭受了武打影视片、暴力动画等多重冲击,各种被大众传播媒介渲染的暴力手法对他们行为模式的建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对各种不良思想、习惯影响侵蚀的抵御能力十分脆弱,致使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和走上社会后,很容易成为社会消极因素的俘虏,最终走向违法犯罪。就本案而言,该学生绑架人质“以试探警方态度”就很难说没有受这方面的影响?

平心而论,现如今,一些家庭由于父母双方为了生活在外打工,对子女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于是,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也使得许多打工子女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于是乎,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就拿这位15岁孩子演绎的“杀人焚尸”的悲剧来说,他试探的不光光是警方的态度,更多的还是试探了我们社会的良知。

难道不是吗?君不知,一个未成年的人能做出如此的举动,一定也是他在“懵懂”中,在心底里被社会上的某些“病菌”所感染。这也让笔者想到,现如今人心浮躁,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都突然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走在大街上,人们毫无秩序地前进,偶有一点摩擦,就会争吵,甚至拳脚相加,你是干柴,我便是烈火,大不了同归于尽。这样的浮躁心里,还有人性在吗?你能说,这些“病菌”能不被我们的下一代感染?因此,笔者想说,这些孩子的心理问题也是最值得关注的大问题。

大家都知道,读书使人进步!那想到,在当今的中国,孩子在家庭的教育里就够可怜了,当一旦踏入学校的大门,等于彻底地戴上双重枷锁。目前的这种教育模式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循规滔距的不能越过雷池一步,让他们没有了个性,没有了自己的思维,冷酷、麻木、对社会对人生缺少最基本的责任感。15岁的孩子演绎如此的悲哀,无疑正是这种教育荼毒的结果,在这种功利自私的社会环境里,他们残存的那一点人性光辉早已被如此教育洗涤荡尽。也让学校教育和家长的“殷切期望”彻底坍塌!

总而言之,我们在责怪孩子的同时,是否该问问,是谁让他变得如此冷漠?要知道,未成年人的极端行为源于成人没有尽到教育和矫正的职责,社会和家庭应给予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和性格养成更多关注。虽说“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还是这个社会现实生活在他们的内心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也就是说,孩子所犯的问题往往就要从大人的世界找原因。15岁未成年孩子用绑架人质来“试探”的,难道仅仅是“警方的态度”吗?难道不是在“试探”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教育?

其他人在看啥

    《5岁少年勒死少女试探警方态度谁之过?》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