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老大:让有钱人坐高铁,没钱人坐飞机
新闻导读:据《新京报》12月23日报道,京广高铁将于12月26日全线贯通运营。22日,铁道部组织媒体试乘京广高铁,当天,京广客专河南公司副总经理马明正在回答记者关于“有乘客抱怨票价过高”的问题时表示,“有一部分人认为高,也是正常的。同时,也会有部分人认为价格适当”。
不妨先比比价
关于票价高不高,高铁方面以“部分人”之论作答,这是在“以虚对实”。其实,对于高铁票价,可比的方面是很多的。根据刚公布的京广高铁票价表,北京西至广州,最便宜的二等座票价为865元,最贵的商务座高达2727元,那么我们不妨比一比——
首先,跟T字头的列车相比,北京西至广州,硬座为253元,硬卧下铺为458元,高铁的价格高出很多;其次,跟飞机相比,按《广州日报》调查的数据,12月26日,广州至北京的航班经济舱票价,全价为1700元,目前大部分经济舱的预订票价为7.5折和8折,分别为1280元和1360元,最低可买到4.4折的机票,票价为750元,高铁的价格没有优势;最后,跟国外高铁相比,韩国高铁票价是一般铁路票价的1.34倍,更别说在人均收入和高铁票价的占比方面,我国高铁票价与许多国家相比贵得实在太多。
有这么多的参照系不用,并拒不告知定价的依据,我国高铁方面在票价这个问题上,显然不够光明正大,且这一作派从高铁诞生开始就一直存在——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高等级城际高速铁路京津高速铁路开通运行,公众就质疑高铁票价过高,当时铁道部承诺试运行一年后通过听证程序定价。可到了2010年3月,铁道部不仅没召开过票价听证会,反而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高票价的高铁开炮后如此回应:高铁票价并不高,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听证不能总是缺席
票价听证会至今仍未召开,如今的“部分人认为价格适当”恰恰就是当年“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的翻版,这样的逻辑很强盗。《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第三条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和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实行定价听证。高铁方面怎么能拿自己单方面给出的理由,替代听证呢?
京沪高铁、武广高铁、郑西高铁、京津高铁……到如今京广高铁全线贯通后,我国新建高速铁路投入运营里程达9300公里,列世界第一位。我们的高铁,再以没有经验可循、无法核算成本、难以估算客流等等理由来拒绝公开定价机制、回避正当听证程序,当然是说不过去的。
这些年来,每一条高铁线路实施运营,几乎都会招致一次“贵铁”的质疑,这是因为,高铁已然涉及千家万户,更有普通列车被高铁挤占数量,从而使得人们“被高铁”,人们当然很在乎高铁那高高在上的票价,很反感铁路方面闭门定价的决策习惯,很希望票价听证不要永远缺席。
谈是否合理先公开票价依据
长期以来,火车票价中的一些质疑始终没有得到回应。比如,铁路建设是公共建设,纳税人已经支付过一次,或者支付了一部分,建设成本又该怎样计算到票价里面呢?张艺谋5分钟的宣传片花掉1850万,1125元一个的纸巾盒,近8万元一个的洗面器,也应该原封不动地计入建设成本吗?火车超载是常事,火车上贩卖商品是惯例,火车上的餐饮是暴利,这种营利性经营是否该从运营成本里扣除呢?而那一瓶“中国铁路专供”的5100矿泉水,既不清楚是免费的午餐,还是铁路内部高价的搭售,有的乘客领了,有的乘客没领,成本似乎也没有差别。
对待公众意见,铁道部门向来是施展“拖字诀”。当初京津高铁开通时,公众质疑票价过高,铁道部表示“试行运价水平,由京津高铁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自主确定;试行满一年后,将按法定程序制定正式运价。”武广高铁开通之时,公众再次质疑,铁道部一样表示“今后将会依市场情况、出行情况进行重新核定”。现在京广高铁,铁道部再次宣称“这是新产品,这是试行价”。可一次次试行之后,我们却从来没有看到票价的调整。
虽然铁道部门说会考虑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既有线上的列车会继续开行,但每一次运行路线图调整,既有线上的低价列车不是取消,就是大幅减少,在垄断面前,公众没有选择,连用脚投票的机会都没有。至今,我们也没有看到一个清楚的火车票价构成,一个公开、透明的价格形成机制,即使一个形式主义的“按法定程序制定正式运价”,我们也没看到。票价是高是低,公众没有发言权,铁路部门掌握着绝对的自由裁量权,自说自话,就如这次一样“有一部分人认为高,有部分人认为价格适当,是正常的”。不知道认为适当的部分人到底占乘客总数的百分之多少。
面对火车票价的“涨快跌慢、涨多跌少”,人们需要的是一点真诚,是公开火车票价的构成,是公开价格形成机制,是制定正式运价的法定程序。在公众基本知情权都没有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何谈票价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