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小乡村
这是一篇写于2008年2月10日的旧文。听着童安格的歌,复习昔年写下的文字,对照今昔的道路和心境差异,如同看地图,过去的方向和今时的道路是否迥异,
为何,对还是年来一直如此,数千篇文章,给走过的路途插下路标,在回顾的时候,会想起自己的来路、初衷,从而起到纠偏的作用。
——————————————————————————————————————————
虽然我用惯了Google和百度,但是从前,我很少用来搜索和家乡有关的东西,现在想起来是个令自己诧异的事情。按说,人的搜索半径应该是从最熟悉的地方开始。
今天我用Google搜索“八里庙”,发现不少省市都有这个地方,甚至济宁市也有一个,但我不敢确定是区划改变了还是有重名,再搜索“山东省曲阜市时庄镇八里庙”,有找到几个结果,虽然还是不够确定,可能它改了名字叫八里村,可能时庄乡改成镇后还沿用旧名,但应该是比较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结果了。
八里庙村,是我出生的地方。在那里,度过12年的时光,才因为举家搬到城里而离开,离开后,在高中的时候回去过一次,变化很大,从那以后没有回去过,仅从乡下有人过来时的描述,知道变化在不断发生,但已经难以想象是什么样子。
人有时候,需要封存记忆,不必再去验证,这样,记忆就不会改变,永远是从前童年记忆中的小乡村,如同孩童的摇篮,在回顾的时候,但觉温馨无比。
那个村子的得名,似乎是因为离城八里,但在感觉中,应该是超过八里的,感觉从村里到城里外婆家,非常遥远。曾经在小时候,一次,从家里走路到城里外婆家,一个人,忘了为什么会一个人去,模糊的记忆中,走了有两个多小时,才走到,很累了,外婆和小姨都非常非常惊讶,我自己也觉得是壮举,所以后来一再想起。
村子是典型的北方的乡村,种植小麦、棉花、地瓜等作物,印象中有段时间种稻,有白色的大鸟飞过稻田,很美,也有种荷花,现在仍能回想起那种荷叶田田的美丽,似乎也是因为小学里学到王冕画荷的缘故。
爸爸属下乡知青,妈妈跟随他一起,他们在乡下结婚,想起来是很佩服妈妈的,因为毕竟城里的生活要比乡下好,但她义无反顾地去了,而且一呆就是十多年。那时候的生活非常艰苦,爸爸回城里上班,每天早出晚归,妈妈在乡下务农,非常辛苦,我因此深知农民的艰辛,不喜欢对粮食等的浪费。大人苦,小孩子并不懂得,所以记忆中没有多少阴暗,也帮妈妈下地干活,但这方面我是远不如姐姐,怕虫子,看到地里的虫子就吓得要命,这个习惯到大了都没有改变,反正妈妈也不勉强我们,所以回忆里多半是好玩的事情,比如一次在棉花地里玩,看到天边出现彩虹;春天的草,满地的小黄花,记得去割灰灰菜和荠菜的情景;记得冬天下大雪,一个人穿得厚厚的在村头看雪花,走来走去,看脚印被大雪瞬即淹没;记得在大院子里的苦楝树下看武侠小说的情景;紫色的千头菊开得极是繁盛;记得过年时的烟花鞭炮,我是从来不敢放的,只有妹妹胆子大;记得邻家院里梨花开放;记得自己试过种桃树但是没有成功过;成功的种植是紫茉莉,长得象小树一样,还有指甲花,等开花的时候,摘下花来染指甲……记得我的小狗阿黄,还有我的小猫双双。
初中,和姐姐到城里去上学,住在外婆家,很想家,到周末,即使是天下大雨,也要回乡下家里,不知道那时候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决心,和姐姐两个人,还很小,走在路上也很怕,记得一次走过一座桥,姐姐对我说不要回头看,说看到有弃婴,我非常害怕,还是忍不住下意识地回一次头,其实什么都没看到,但还是怕了很多天,事实上是怕了很多年,因为现在都没忘却。
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全家搬到城里,乡下的房子卖掉了,乡下也没有亲戚,所以少了回去的理由。直到高中的时候,一次是姐妹三人一起回乡下去看看,到东边村子里去看望小学的老师,她教过我们三个人,她的儿子也是姐姐的同学,在城里工作。这位老师是我一直很喜欢的,那当然也是小孩心性,因为怀恨另一位老师是我上课时画画总是被她无情地没收掉。最感激的人是一位朱老师,从三年级教我们,是除了我爸爸以外,对我文学启蒙最大的人。
从那个村子里,晴朗的时候,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山的轮廓,那时候对于山和河总是很向往,不知道山是什么样子的,河曾经去过,走很远的路,看到一大片水,觉得很喜欢,摸河蚌带回来,很稀奇。直到走过无数山水,回想起儿时看到山与河的感觉,还是觉得那时更惊动。
那个村子,是再也不会去看了。封存一段记忆,以让它不再改变——永远。是个令自己诧异的事情。按说,人的搜索半径应该是从最熟悉的地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