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随笔 >生活随笔 >柴油灯

柴油灯

2013-01-30 11:24 作者:泥人 阅读量:251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柴油灯是什么东西,现代人似乎知道的极少,做一个说明吧:简单地说就是以柴油为燃料的照明工具。制作方法如下“首先找到一个可以做灯的瓶子,瓶子要求瓶口较大,瓶身较粗,最好是瓶盖上可以打眼,需要把油芯固定在瓶盖的中心,灯芯用一块较薄的铁片卷成一个细细的圆柱状小管,而后镶嵌固定在瓶盖的中心,如果找不到瓶盖,就可以用卷灯芯的铁片替代瓶盖,再把灯芯固定在已经修剪成圆形比瓶口稍大一点的中心,最后用那种吸水性极强的棉纸捻成和灯芯内径粗细相近的灯捻,插入灯芯,最好捻的下端较为松散会有利于燃料吸收。”这样一个简易的油灯就算做成了。

这样的油灯不只是柴油灯专利,什么灯?取决于瓶内装的是什么样的燃料,装上煤油是煤油灯,装上柴油就是柴油灯,不过当时基本叫这种灯是煤油灯,更不会有0号、-10号什么-20号的柴油灯,只要可以点着,可以作为我们照明的工具。这是淘汰豆油灯以后的产物,也是历史发展中的一种记忆吧。尽管有灯具厂生产的泡子灯、可以遮风的桅灯、可是农民一方面不愿意买,二是都会自己动手做一个,只要可以在漆黑的夜晚有一点明亮就心满意足了,那就是许多人在夜晚围坐在一起的光亮,是每家唯一的照明工具。妇女守着豆点大的灯头为一家人的衣服鞋帽忙碌,小学生围着这个小灯写作业,只要孩子不写作业了,或是妇女不是必须做成第二天就要穿的衣帽,一定会早早的吹灯,继续延续着日落而息的优良习惯。人们舍不得买价高的煤油,就是廉价的柴油也会很节省,把纸捻子压得很低,只是微微的超出铁片的灯芯,维持着微弱的灯光,谁把灯捻向上顶顶,灯头明亮了,会遭到家长的训斥,继而“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责骂声会劈头盖脸。那个人为了更明快把自己的头使劲凑到等下,不是燎到头发就是把黑黑的油烟吸入了鼻孔,可这样从来不会得到安慰,替代的却是家人的呵斥,而很多的家庭会把这微弱的灯光放的高高的,始终信奉高灯下明,也就有了灯下一个被遮住的阴影“灯下黑”很明显的展现。

如今再也不会见到这种灯的光芒,谁家有则会成为历史的见证,成为古董了,也深深的显示那个年代的节俭和落后,勾起对过去了的回忆。

小柴油灯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从小油灯到明亮的汽灯,再到只有几瓦的小电灯,到而今琳琅满目的装饰灯、迷彩的霓虹灯,更有满街的节能灯。一切的演变却没有抹去对过去的记忆。

家长为了省下那一点微不足道的油钱,几乎是每天晚上会把孩子们赶出家门,让孩子们旺盛的精力在黑夜中玩耍中消耗掉,黑暗中抓迷藏,就成了最好玩的游戏。每当到睡觉的时候了,就会凭借着每一个家长估计的时间,会不断的听到家长的招呼,而许多孩子,藏到了草窝、柴窝里,也精疲力尽,已经憨憨入睡,家长找到孩子抱到家里,在漆黑的屋子一放,就又到了第二天的太阳出来,这样过着每一个节省的夜晚,孩子们过着没有灯光的晚上。

资源的匮乏影响着每一个走个这个年代的人,也会给某些过于想富裕的人留下了阴影。更让一些人在占有欲上发生了扭曲,一个病床上的老人,无奈的看着自己最小的儿子,在不断的向下按压中凸出的灯捻,直到小小的灯头只留下了绿豆粒大了,再也无法下按了,忍不住的老人哀叹着“别再恁了,明天我就不用了”。谁知这句话成了老人的最后一句话,也就成了在病床前女儿们的后话。

老人三儿三女,孩子一个个长大,儿子娶妻生子,女儿出嫁了,每一个都有了独立生活的空间,过度辛劳的老娘撇下孤独的老人自己走了,走的是那么的凄凉,他们把所有的都给了孩子,连最起码的生活都无法维系了,只有遵循着“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古训”,三个儿子分别负担着老人的衣食,三个女儿轮班照顾着老人的起居。可以说是那时候太穷了,谁也没有富余的吃食给别人,在轮流供给老人衣食的阶段,每个人一个月,在这一个的时间中,除了吃喝,还要有烧火的柴禾,照明的油灯,也就是每一个期间的供应很明确,一个期间结束也就是下一个儿子接班的时候,结束的会把所有的供给剩余带走,不会给下一个人留下。而油灯里的煤油也是如此的供应,老大和老二供给的是煤油,灯头是浅蓝色的,很少冒烟,哮喘的老人还可以忍受,而到了小儿子,也许小儿子太过清苦,每次到了他的期间,就成了冒红火头,火头上黑烟滚滚的柴油,别说是哮喘的老人,就是老人的女儿也天天被熏的咳嗽,也就时常在去照顾老人的时候,给他带一点煤油或是一块钱,只有当当小儿子不在的时候,才偷偷的掌上女儿们带去的煤油灯,也就是这个时候,老人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而两个儿子也因劳累过度去世了,打击让老人的身体再也无法支撑,而轮流照顾的责任并没有因为儿子的去世结束,一样的是大儿媳、二儿媳、三儿子来供给,看着兄弟留下的年幼的孩子,看着病重的老人,三个女儿都不断的从自己家中拿来粮食供给老人,给年幼的侄儿们,只有最小的儿子还能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也就是在两个儿子去世不到一年的时候,老人无奈的叹息中,说出了这样的话“别再恁了,明天我就不用了”,那微弱的灯光依稀可以照到老人衰弱的,隐约听到老人闷闷的喘息,那个灯光没能等到老人最后咽气,就先已熄灭了,女儿们点上她们带来的煤油灯,看着老人咽下最后一口气,走了。

老人走了,留下的两件土坯房却成了小儿子和两个嫂子的矛盾焦点,只有他一个儿子了,理直气壮且自然的要把两间破旧的房子归他,而面对两位嫂子和几个未成年的侄子没有丝毫的怜悯,以至于把唯一的油灯摔碎了,几件破旧的衣服、一套脏兮兮的被褥撕得粉碎。没有人可以劝解,也没有人愿意去调解,此后的一家人成了见面后怒目而视的仇人。女儿们还要继承着传统,每年几次的祭祀,依旧轮流着到三个儿子的家庭,也在看着每一个家庭的成长。

这个儿子的儿子大了,成家了,也有儿子了,却又因为房子的事大吵大闹,不久就在六间房子的院子中竖起了一道隔断来往的院墙,成为了两个家庭,成为不再合作的两家人。

一天,说道了过去生活的艰难,就说到了柴油灯的时代,也就谈到了人,更加实际的说到了人太计较小利,会让亲情淡漠了。

其他人在看啥

    《柴油灯》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