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散文 >爱情散文 >我甘做她心河的一尾鱼

我甘做她心河的一尾鱼

2013-01-30 11:24 作者:泥人 阅读量:162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轻轻地,我翻动书页,正如鱼儿摆动鳍尾。我轻轻地吟咏,感受远古的气息,在《诗经》这一条文字之河,这条心河里,我奋不顾身甘做一尾潜泳的鱼,在其掌纹里游动。

三百诗篇,千般画卷,万种情怀。我游动着,听到先民心潮的声声澎湃,听到人类童年天籁一般悦耳的声音。不得不被前人的伟大智慧所折服,《诗经》简直是一个奇迹。在大自然的课堂里,稚气未脱的书声琅琅,连文盲都可能成为真诚的歌手——只要他用心灵读懂造物主手中的无字天书。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些目睹造物主的指纹而成长的无名诗人,在平凡的劳动、情爱、游猎中获得神秘的智慧。

我触碰着层层水波,哦,那些生活在籍典里的男女居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余温尚存。只有阡陌属于自己,于是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着大自然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思的心情。村野气十足的《诗经》象征着一个时代、民歌的时代。“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以朴素的言语描绘最真实的生活。那原始的野趣就随着祭祀时的乐舞飘摇而去;那和谐之声就在“十亩之间”荡漾;那思乡的泪水就噙在征夫的眼中,鲜活如初;那毫不吝惜的赞颂大方地赠与神圣的祖先,赠与良士佳人;那最辛辣的讽刺,嬉笑怒骂之中展现社会的悲苦与先民的怨恨;那远古爱情的酸甜苦辣飘越千年走入我的心中。

有人说“从来都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到自己”。《诗经》是一条心河,让千百年来的中国人从中取得一瓢饮,找寻到契合自己心灵的一种中国美,一份知己感。

游弋于《诗经》,让我学会饮水思源。我发现曾学过的那么多成语竟出自她的篇章。读过卫风中的《木瓜》,我一阵欣喜,哦,投桃报李莫非出自于此?读《诗经》,我发现那么多美丽的意境蕴含其中,给人们想象与联想。读到郑风中的《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我猛然想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泰戈尔说过“歌声在天空中感到了无限,图画在大地上感到无限,而诗,无论在空中,或是地上都感觉无限。”我想,《诗经》便是这样一种典范,让每个人都能找到与自己心灵合拍的节奏,放飞自己的心绪。酾酒临江的曹孟德乃乱世枭雄,却以温婉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述说志向。一代伟人毛泽东则最喜小雅中的《伐木》篇两句“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当我们内心有所感而难以言说时,回望古人的诗作,我发现他们的语言可以替我们道出。一唱三叹之中,情感已喷薄而出。

《诗经》之河在流动中不时溅出千姿百态的水花。瞧,那多彩的故事,风格各异的人物,有的流露不掩不饰的真实美,有的显现不骄不躁的执着美,有的体现坦诚淋漓的直率美,有的充盈素稚简洁的纯净美。对幸福美满的希望中洋溢喜悦欢快;甚至最痛苦的经历也要挤出最鲜美的泉水,古人把滴血的利剑揉碎了,噙着泪咽下,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喜有喜之美,悲有悲之美。《诗经》的语言把最美的悸动送别读者的心窝,荡起美丽的涟漪。高山流水,琴瑟之音,“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一语道出多少人的心声,不禁为这样的知己之声引出落泪的感动。徜徉中,我已心醉,在我看来,《诗经》中最美的境界莫过于可望而不可即,充满含蓄的意味,《蒹葭》的飘渺朦胧,《汉广》质朴怅惘,《东门之墠》演绎的便是最古老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岂不尔思,子不我即!”这些诗可看作情诗,可看作对理想追求之诗,强烈的欲望被压抑,或是由于责任与理智的驯顺而形成一种含蓄。不着情,而情真意切。

《诗经》这一伟大经典的魅力是无穷的,她给世人提供不断进行阐释的多种可能性,在阐释中不断产生新的意义。在《诗经》心河的碧波里,我甘心做一尾鱼,游游的招摇,找寻属于自己的一份心灵寄托,放牧自己的童心。

其他人在看啥

    《我甘做她心河的一尾鱼》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