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楼拜浅谈文学创作
福楼拜是法国十九世纪中后期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开辟了法国文学的新时代,并成功培养了莫泊桑等世界优秀小说家。他的创作风格给后世带来深远的影响。
首先,福楼拜提出文学创作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他对莫泊桑说:“当你走过一位坐在自家店门前的杂货商面前,走过一位吸着烟斗的守门人面前,请你给我描绘出这杂货商和这守门人,他们的姿态,他们的全部身体外貌,不但要用画家的手腕,还要请你在其中传达他们全部的精神本性,以便我不至于把他们和任何别的杂货商人,任何别的守门人混同起来。”这就是观察力,正是这种敏锐的观察力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从而个性鲜明地区别于其他人。只有善于抓住人物的特征并捕捉到一般人不易察觉的动作、行为时,才能真正凸现出人物的个性和精神面貌。
福楼拜曾经说:“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因为人们用眼观看事物的时候,只习惯于回忆起前人对这事物的想法。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一点点未被认识过的东西。让我们去发掘它。为了要描写一堆篝火和平原上的一株树木,我们要面对着这堆火和这株树,一直到我们发现了它们和其它的树其它的火不相同的特点的时候。”
记得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曾写道:“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从这一段描写中,孔乙己的迂腐自得的神情刻画地淋漓尽致。鲁迅先生正是凭借这种敏锐的观察力,使他塑造的孔乙己、阿Q等人物形象区别于其他人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其次,福楼拜提出文学创作的准确和精炼。他对莫泊桑说:“你所谈到的任何事物,都只有一个名词来称呼,只有一个动词来标志它的动作,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求到迄今还没有找到的这个名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应满足于近似的、决不应利用蒙混,甚至是高明的蒙混的手法,不要利用语言戏法来逃避困难。”准确的使用文字是十分必要的,其带来的效果是传神。
为了准确地描摹事物的特征,福楼拜强调“精雕细刻”。这种思想将模糊、冗长的描写拒之门外。他运用简洁的语言抓住特征,烘托气氛。他特别强调语言的重要作用。为了锤炼语言和句子,常常反复推敲。他认为,“没有美好的形式就没有美好的思想,反之亦然”。因此,他用词精粹、明晰而准确。
准确和精炼是诗歌创作的特征。可以说,福楼拜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准确和精炼并应用于小说创作中,无怪乎米兰·昆德拉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大意是,直到福楼拜的出现,小说才终于赶上了诗歌。
准确和精炼也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特征。能够在创作中做到准确和精炼也是相当不容易的,它需要作者灵活驾驭语言的能力、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精细敏锐的观察力。一般说来,初写者很难在创作中做到准确和精炼,往往是下笔千言或万言,写过后也是不知所云,就像一个初学画画的人在画板上信手涂鸦。读者的感受是模模糊糊、一片迷茫或者冗长混杂、昏昏欲睡。
要想做到准确和精炼必须从锤炼语言开始。就像画画要做到逼真传神必须从线条开始。记得达芬奇学习画画就是从画鸡蛋开始的。达芬奇十四岁那年,拜著名艺术家弗罗基俄为师。他给达芬奇上的第一堂课就是画鸡蛋。开始,达芬奇画得很有兴致,可是以后第二课,第三课,......老师还是让他画鸡蛋,这使达芬奇想不通了,小小的鸡蛋,有甚么好画的?有一次,达芬奇问老师:“为甚么老是让我画鸡蛋?”老师告诉他:“鸡蛋,虽然普通,但天下没有绝对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鸡蛋,角度不同,投来的光线不同,画出来也不一样,因此,画鸡蛋是基本功。基本功要练到画笔能圆熟地听从大脑的指挥,得心应手,才算功夫到家。”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很受启发。他每天拿着鸡蛋,一丝不苟地照着画。一年,二年,三年...... 六年之后,达芬奇画鸡蛋用的草纸,已经堆得很高了。他的艺术水平很快超过了老师,终于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无独有偶,莫泊桑师从福楼拜也是从描摹具体事物的特征开始的。一天,莫泊桑从邻人那里听来几个故事,觉得很新鲜很生动,于是就打算在这些故事的基础上写小说。他在导师面前把故事讲了一遍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故事内容丰富,足够写出作品来。”然后期待大师的意见。福楼拜望了望这位虔诚的年轻人说:“我看你还是别写这些故事为好,希望你做一做这样的练习,骑着马出去走一圈,一两个钟头以后回来,再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记下来。” 莫泊桑听了导师的话,打消了听取别人的故事来写故事的主意,并按照导师的说法骑着马出去跑了一圈,回来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他按照这种方法练习了一年之久,终于写出了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点心》。
从创作的角度来讲,真正伟大的作品就是准确精炼地描摹其特征。好比一个美丽的少女,她的面貌特征在晴天、阴雨天,在不同的侧面、角度,在做不同的事情、和不同的人谈话时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不能深入细微之处描写人物,其作品必然是个失败的作品。
《红楼梦》作为一流的作品,其塑造的人物形象多达四百位,主要人物也有几十位,但每个人物的形象却看不出雷同,而且人物活动的重要地点大观园也随着时令、气候等的变化给人新鲜活泼的感觉。可见曹雪芹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字功底。
《水浒》里一百单八将,人物形象个个栩栩如生。虽然都是英雄豪杰,但细微差别在作者描绘出来也是各具特色。如武松、李逵、林冲三人对美女可谓各有风情。武松可谓情场里手,李逵却不懂风情,林冲却是情真意切。读后让人掩卷沉思,难以释怀。
最后,福楼拜提出文学创作“客观而无动于衷”,反对小说家在作品中表现自己。也就是说,作者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客观地再现事件过程,不可盲目地干涉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无论如何,都不要让作者凌驾于作品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作品的细腻、真实和完美。就好像一幅画,它描摹的是景物天然的样子,而不是加工后的样子,一些拙劣蹩脚的加工反而破坏的一幅画的布局、线条和艺术美。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只有真实,才有震撼力。
南宋诗人陆游曾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意思是说:“文章本是不假人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所得到的。纯白没有瑕疵,并不需要人力去刻意追求。”这一点也体现出作品的境界。
“生于性情的郁积,发乎于性情的自然。”作品中的人物离不开周围的环境,他的一举一动或像大海一样汹涌奔腾,或像小溪一样流水潺潺,永远只属于他自己。
记得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英国哲学家莱布尼兹也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他们所表达的思想就是每一个人和物在不同的环境下都有不同的差异,作者要善于捕捉到这些差异并再现它,而不是以自己的主观臆断去操控它。
福楼拜提出文学创作“客观而无动于衷”并不是作品追求的终极目的。因为,毕竟作品是作者创造出来的,多多少少都会有作者自己的东西。这样,就需要作者巧妙地将自己的东西隐藏在作品里面。就像《金瓶梅》所言,“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作者的观点往往体现作品的独特性,体现出作者的风格。只有恰到好处地灵活应用,才能使作品看不出雕琢,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