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日记 >日记 >阉割了的大学

阉割了的大学

2011-11-17 11:15 作者:柳叶思旋 阅读量:2399 推荐1次 | 我要投稿

中国到底有没有大学?我不知道,反正我一直极不情愿地承认自己是大学生。

要是有大学,那大学是干嘛的?我不知道,但我看到的就是刘海洋、马加爵、李启铭、药家鑫之流。

要是大学的目的是教育,那教育的成果是什么?我只能说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打工仔制造产业链,那就是大学。

每当讨论某大学的时候,说到校训总是在所难免的,而校训是什么?是一所大学维系本校学生信仰的支柱!记得刚接到入学通知书的时候,我笑了。因为我立刻想到了美国西点军校的校训“责任、荣誉、国家”,而我们学校的校训是“祖国、荣誉、责任”。简简单单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第一、祖国一词是人们意识中的抽象概念,寄存着人们情感的聚合点,含有浓厚的感性色彩,而国家作为西方人民眼中的服务实体,也就更加强调了义务的属性,更具公民与公民之间的法纪观念;第二、到底一个人的存在是以责任为主,还是以意识的划分为先导?一个人的国别属性是否必须处于人类基本的责任属性之上?第三、西方崇尚责任,把国家置于末位,而我国把祖国排于首位,责任置于末位,这还能说明什么?

大多数人也许还记得清华的校训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而又有几个记得后面还有两句,“自由思想,独立人格”?乐衷于几句阉割了的思想还津津乐道,自从巴金、季羡林、钱学森等一位位前辈走后,我不知道这个国家还能孕育出几位大师?

我们一直呼吁人要有人格,“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学校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具有独立的人格的学生;而培养学生的老师,整天依附着职称而生存,对学校领导点头哈腰,上完课就拍屁股走人,学术造假,这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许个个老师都像董潘先生一般,盯着钱眼,中国教育才有望!再者还有哪一个校长像蔡元培先生一般敢于代表学生去反抗政府的形式政策?敢于为学术的自由去抗争?这样的学校还能培育出几个有独立人格的大学生?与其说是大学生,不如说是高中的再深造。

我也很纳闷,现在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五四时期那样从内心去佩服、去尊敬自己的校长呢?一个学校不能在经济上独立就不能称之为拥有独立品格之大学。我们上了四年大学,学位证却需要教育部去认定,学校成什么了?是打工仔初级加工厂,还是彻头彻尾的制造车间?只有加工权,却没有产品出售权,不能掌握独立的经济人格,这就是当代大学的可悲之处;,学校有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大家都知道,思想的选择是自由的,思想的品格更应是独立的。你还真希望学校能把你塑造出多好的品格?进入社会才知道,大学的我们很傻很天真,自己的经历才是塑造人格的最终决定力量。而我们现在的情形就如同把一些半成品寄托给一个失败的制造车间,还有啥品格的可塑性?思想的品格有其自我的漫长选择性,最终的良性判断才能称之为独立的人格!

中国人善于造神,更善于灭神,就像五代十国时期的灭佛运动;以前把你捧得很高,现在可以把你毫不吝惜地踩在脚下,这种伟大的脾气从来没有变过。记得自己最早知道的名言是鲁迅先生那句“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也醉心于画他的肖像。应该来说,先生的思想勉强支撑了这国国民90余年的精神,似乎让这个国家有了点自知知名,现在他被某些所谓的教育家以脱离时代步伐为由请下了神坛,韩国和日本又把他请上了神坛,可喜可悲?人家争的是文化,我们也争,可我们争的都是那点破事。什么西门庆故里、潘金莲故居、夜郎国、武大郎故里…这就是我们的学者和政府搞的那点赫赫成就!?

诚然,通过旅游产业进行宣传和企业招商无可厚非,但这样弄只能搞的像“一座叫 春的城市”那般可笑!旅游对象突破底线,就搞的不伦不类。而本次由英国威廉王子和凯特公主引发的浪漫旅游,预计可突破10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这又如何理解?一来欧洲人喜欢这种“灰姑娘”式的童话,最重要的是由贵族本身的特质所决定的。贵族作为社会遗存下来的特殊群体,它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精神内涵的,是爱和华贵的集中体现,更是一国形象与优越感的依附载体,这就是它能够存在下来的根本原因。与之相比,我们的精神内涵又是什么?人家可以把这些作为国家形象宣传片,我们敢把西门庆作为一地的形象吗?《金 瓶 梅》是好,但也要看好在哪吧,任何事物都是有它的底线的!

当教育没有了它的实质效果时,我觉得只能教训了;当开放自由已然变 态不再独立时,我只能去开拓新的乐土~

其他人在看啥

    《阉割了的大学》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