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莫要成为放在群众鼻尖上的糖
在民生上最热的问题莫过于医改了。从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沸沸扬扬出台,到专家学者、官员的捧场,新闻媒体、舆论炒作,可以说医改一词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医改方案的讨论也热火朝天。专家一套一套的,官员豪言一个一个的,群众的利益在哪里、如何维护等疑团依旧还是一个一个的。
医改是涉及整个民生的大事,应当交给群众来决定。但在实际上,走的是专家路线,虽然广泛征求意见,但分散的群众如何自发组织起来来强化自己的话语权是个大问题。所以无论怎样讨论,群众只是个看客,看看热闹,发发牢骚而已。
专家有专家的长处,但也有他们的短处。据说第一稿的方案是非常专业的,有点专业水平的似乎还看不懂,并且还有部门和人为这个方案撑腰。幸运的是,那个初稿还并没有成为定稿。但也不能过于乐观,因为专家的本色是专家,考虑得专业是他们的特色,而群众考虑得最多的是实惠,是经济的承受力。
群众的觉悟是个问题,但群众的能力不是问题。医改是为了什么,这是必须回答的问题,即是为了医生、医院,还是为了群众,必须作出明确的抉择?在这一价值的判断上,群众的能力是最强的,因为他们将是改革成果的最终承受者。群众与专家的分歧也在这里,专家在那里要兼顾方方面面,平衡各种关系,这样群众的利益关系也就不可避免地被淡化了。
利益是最实在的,讲医生、医院、群众之间的关系是抽象的,尽管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在这种利益的博弈中,以为什么为中心是至关重要的。到目前为止的讨论,都是集中在平衡、兼顾各方利益上。利益可以共享的,千真万确,但并不是所有的利益都是这样。医生、医院的利益可以共享,但患者的利益与医生、医院的是对立的,一方多了,一方就少了,不存在两种共享的东西。简单地说,看病收费少了,群众就得利益。收费多了,群众利益就受损。多少是矛盾的对立,不可能共享的。
羊毛出在羊身上,医院、医生的利益来自于群众,那么在医改中强调利益平衡是什么样的平衡呢?我看不懂,我能懂的就是如何让群众看得起病。医改不从此着力,不以此为原则,而是强调如何平衡、兼顾各方利益,无非是要群众兼顾医生、医院的利益,那还不如直接告诉群众,“没有医院,你有病没地方去;没有医生,你有病没人治,所以花钱买健康是必须,医生、医院要怎么来就怎么来。”
难道我们真的是为了健康就要忍受这种卖方市场的垄断吗?当然不是,国家完全可以通过人民赋予的权力让医院、医生拿自己劳动该拿的。这正是医改的逻辑起点,除此之外的,都会使医改误入歧途――在平衡利益中,让群众利益受损。
专家有时候要有群众的思维才行,在没有办法走群众路线时,这种群众性的思维可以作为补充,这也是专家的一种社会责任。
不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讲什么平衡各方利益,兼顾各方利益都是缘木求鱼。这样下去,医改只是放在群众鼻尖上的糖,可以闻到、可以勉强看到,但绝对是尝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