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脑热病:应对金融危机成效显现 经济回暖
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是至深至巨的,各国的措施都是空前的,可以说把看家的招数都使出来了。效果怎么样?没有人敢说,不过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是继续,各国仍旧在拼命努力,寻找生机,这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
然而有些人是独具慧眼的,特别是一些专家、一些新闻媒体,当然还有一些有能力的地方官员,他们有敏锐的触角,能在严寒的冬天里感到春天的气息(尽管人人都知道这一常识,所不同的是他们能在人所未知时而知道)。看看今日的媒体,一些回暖的报道已经见报端,政府应对危机措施的评价国内的、国际的是好评如潮,诸如中国青年报的中国应对金融危机行动赢得国际加分,中新社报道的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所说的世界经济或衰退两年,中国有望提前出"阴影"。其他的一些地方新闻,像什么经济指标全面回升啦等等接连不断。
所有这些令人鼓舞的消息,确实令人振奋,但更令人警醒、警觉,在应对危机措施的评价和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上,当前有一种十分流行的脑热病,而且病得比较深:一是热得头脑发昏。分不清国际性的好评来自的是一些什么人、什么场合,把一般性的官场的、应酬的漂亮话、外交辞令当作是严肃的科学评估;二是热得视觉模糊。国际经济的糟糕势头警灯闪烁,国内的市场不旺红灯频频,农民工返乡、再就业,企业经营困难连绵不断统统看不到。三是热得胡说连篇。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某一部分指标好了,经济形势也就好了,且还不看这些数字是如何来的,见到一个好数字就尖叫、大喊,暖和了,严冬到尽头了。一人喊了,别人都跟着喊。
在困难中生存需要信心,但信心来自于对现实的正确判断,对自我的深刻了解,对政策措施的科学把握,绝不是一种盲目的自大,绝不需要那种在黑暗中大喊大叫自欺其人的举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经济都是紧密相连的,那种还是抱着“别人会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会一点好起来的想法”,我以为绝不是他们的幼稚,相反他们十分成熟:媒体当然是为了吸引眼球、为了自己认为的主流导向,可惜的是,这种主流的导向往往提供错误的信号,误导社会;专家学者是为了自己语不惊人死不休,表现自己的卓越见识,往往是在一个一个精彩、惊人的预言这后,怡笑大方;地方为政者为了迎合上级、也为了自己的政绩,在问题中找成绩,没有成绩,也要创造成绩,一些上级也需要下面的政绩来为自己添彩。三者相互利用,没有传媒,学者专家会太寂寞、地方执政者会太平庸,有传媒,没有专家学者、地方为政者的积极参与,也就不会有媒体的热闹。三者的互动,成就了世界经济寒冬中的一种中国暖流。
所喜的是国家层面上,表现得相当理智和冷静,这是一种政治的睿智,而在应对危机,把中国经济推向前进需要的正是这种智慧。浮躁的媒体、不甘寂寞的学者、专家、急于出政绩的地方为政者都要走出自己的“空调房间”,出来感受一下外部的经济环境,用理智的水来清洗发热头脑,潜下心去思考,埋下头来苦干。这样我们的经济才能尽快走出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