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就是农民-写给黑龙江通河县48户失地农民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农民自古就有。也正因为是自古就有,所以农民是历史性问题,农民是背着沉重历史的一族,这个包袱是农民之所以成为农民身份标志。
打开历史的包袱,就会发现农民的最大特征就是处于社会的底层。即使是重农抑商的时代,农民受到重视不是因为他们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而是因为他们能为国家的生存的提供基本的需要。农民被看中这一点,因此也就被束缚在土地上,承担着缴纳皇粮国税的义务。没有农民种田,统治者就不能生存,而正因为能养活统治者,所以才要农民种田。重农抑商也好,重农不抑商也好,农民被相中,让农民做农民就是要为了养活别人。劳力者治于人就是这个道理,既然是“治于人”,即受治于人,那只有听人摆布,把你的土地拿走、抢走、卖掉都一样,他们是为了自己养活自己,与让你耕种是一个道理。明白这一点历史,48户农民心里应当宽慰一下,历史上像他们被无端剥夺土地的多着呢,而且手段更为那个,比起现今文明的做法,至少可以告状,那时的农民更为不幸。阿Q精神不能治病,但可以养生。在失去土地之后,想想历史上更糟的事情,还是可以放松心情的。
农民依赖土地生存,但历史的包袱里放着的从来就没有农民对自己耕作土地的权力。私有制下,土地对农民来说也是无意义的,不是被强取就是被豪夺,私有制实质是权势的游戏,作为农民是守不住自己的“一亩三分田”的,要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次的农民造反了,虽然一次次造反,但最终并没有能按照私有制下的规则取得土地,因为农民天生就是农民,是用来养活别人的,有土地的,用自己的土地收成养活别人,没有土地的,出卖自己的劳力去养活别人。公有制,农民取得了实际的土地使用权,但问题上,新的制度可以开始新的历史征程,但不能割断历史,因为历史总是向前延续的,因而总有人会延用历史的惯例,来拿走农民拿到手的土地,“失地农民”一词的诞生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农民不要以为自己承包的土地就是牢靠的,有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就可以高枕无忧的,历史的包袱里有许多巧取豪夺的秘诀,48户农民失去土地既不是破天荒,也不是什么偶尔的,只是历史长河里的一滴微不足道的水珠。农民如果能知道自己是个农民,背着的包袱里就为其注定了一切,也就不会因为失地而惊惶失措,也就不会那么去盲目告状,就会痛快地接受现的实赋予,另谋生路去了。
农民作为农民是其因为他是“农”与“民”的结合。农受制于天,民受治于官,所以农民只要被称为农民是不会出了头的,置于双重束缚之下。农只能保证基本生存,不能创造出享受来,所以与工相较,差得多,因为所有的物质享受和精神的游乐都要靠工的发达,农的这个基本特性决定了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只能处于最底层,不会受到应有的那么重视。虽然人人都知道没有东西吃就会死亡,但在吃饱之后谁会想到这一点呢?所以农虽然可以让人生存,但不足以使人快乐,因此被称为基础产业,排名第一,可惜是倒着排的,因此是垫底的,垫底的能翻身么?因而吃饱之后的人并不会想起农民的,也不会想起供他们生存的土地,为了物质的享受和精神的快感,就要以农换工,把土地去换工业的开发。农民作为农民,你耕作土地决定了你不能提供更高级的生活需要的东西,所以只能被“置换”。48户失地农民如果能想到农民就是个农民,就不会再有失落感了,因为本来就没有得意过,一直在支撑着整个社会。失去的土地就不会从地球上消失,只是被用作更高级的感官享受了,失地的农民如果能认识到土地的这一价值,应当为失地高兴才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