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怪——版纳琐忆之三
十八怪
——版纳琐忆之三
云南省气候独特,历史悠久。全省聚居着20多个少数民族,各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习俗。“云南十八怪”概括了云南的地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有好多种版本。究竟哪种说法比较确切,我没有发言权,因为我对云南整个省的情况不了解。但我在西双版纳待过八年,对那里的风土人情耳闻目睹颇多,这里我就来说说西双版纳的“十八怪”。
第一怪:鸡蛋串着卖。鸡蛋容易碰坏,老乡们为了便于买主携带,用竹蔑或稻草贴着蛋壳编扎,每个都隔开,若干个为一串,按串论价。
第二怪:斗笠当锅盖。西双版纳竹林较多,因此许多用具都以竹子为原料,而锅盖就形似内地的斗笠,而且用此做锅盖,不但轻便,且透气保温。
第三怪:青菜叫苦菜。西双版纳的青菜不同于内地,略带苦味,当地人称为苦菜。
第四怪:房子空中盖。傣族民居分为两层,下层仅有立柱,四周无墙壁,用以养家畜、堆杂物,上层住人。这种房子通风透气,防水防兽。
第五怪:石头煮青苔。西双版纳溪流里的石头上生长着一种叫滑苔的植物,揭取洗净晒干后如紫菜。食用时取滑苔干浸泡,同时将烧烫的鹅卵石投入汤锅,待沸腾后捡出鹅卵石,加入调料即可食用。
第六怪:竹筒做烟袋。当地人抽烟所用的水烟筒很像内地的吹火筒,又粗又长。只不过吹火筒是往外吹,而它是往里吸,烟气经过水过滤,可以减低焦油的浓度。
第七怪:.山有多高水长在。“树能‘扯’水,树能保水”,这是民间的朴素说法。不论山再高、坡再陡,只要有树,有森林,庞大错综的根系便成了涵养水源的依靠,就能把水从低处“扯”上去,让水往高处流。尽管地表看不见水,而地下水位却提高了,当积蓄到一定的量,便自然而然泉涌水溢了。
第八怪:火塘不灭火种培。当地少数民族的住房里都有一个火塘,用来烧水、煮饭、炒菜、取暖,火塘之火终年不熄灭。
第九怪:四季服装同穿戴。有两层意思:一是西双版纳气候复杂多变,早上跟中午、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较大,故一日之间穿衣也很多样。二是在一年当中,几乎可以穿着同样的衣服,即穿戴无季节。
第十怪:姑娘不用裤腰带。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的地区,傣族妇女上穿紧身小背心,外套紧身短上衣,下穿长筒裙。筒裙无腰带,穿着时三折两裹往腰里掖紧就成。裙子长及脚背,裹紧身体,裙子下摆随行走节奏前后扇动,却也“脚下生风”,颇为凉快,非常适合当地炎热的气候。
第十一怪:过节泼水好运来。傣族风俗在傣历新年(公历4月中旬)举行泼水节。这一天大家互相泼水,象征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洒,欢乐无比。
第十二怪:老人爬山比猴快。西双版纳多高山深谷,当地人从小到老都勤劳无比,翻山越岭去种地砍柴都习以为常,因此练就了一身矫健的身板与脚劲,六七十岁的老人登山往往如履平地。
第十三怪:吃饭不用碗和筷。傣族人食用的糯米饭黏性很足,当地风俗不用碗筷,而用手取而食之。
第十四怪:有话不说歌来代。傣族、哈尼族的歌唱习性是传统文化、历史宗教的积淀。人们通过歌舞表达对神的敬畏,对未知的祈求。这种遗风贯穿于生产劳动、婚丧嫁娶、喜怒哀乐的各个领域中。人对唱歌跳舞的痴迷,到了“不唱歌来嗓发霉,不跳舞来脚发麻”的程度。
第十五怪:和尚结婚生小孩。傣族男孩到寺庙当和尚就像内地上学读书或服兵役一样,当和尚几年以后,可以还俗结婚生子。
第十六怪:这边下雨那边晒。西双版纳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十里不同天的多变气候。相隔不远便会有不同的天文景象。
第十七怪:刀耕火种收成来。过去,由于山高路远,运输困难,当地老百姓种庄稼不施肥,先把山上的树木砍倒,晒干后烧掉,留下的草木灰就作为肥料,然后在土表逐一挖个小洞,播下种子,盖上土,就算完成播种了。这样的耕作方式收成自然很差。
第十八怪:一年到头花不败。西双版纳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炎热多雨,生物资源丰富,适合各种花卉生长,确实是一年到头百花争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