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日记 >日记 >张雪甫老人忆陆巷业余剧团

张雪甫老人忆陆巷业余剧团

2010-09-14 10:46 作者:王世绥 阅读量:245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文/王世绥

张雪甫老人忆陆巷业余剧团

提起陆巷业余剧团,张雪甫老人难掩激动之情,虽然已经年届九十,但他思维清晰,为我滔滔不绝地讲述那些尘封的往事:

“剧团成立于1952年,发起者王汉臣、陆景新、陆中潞、刘显达、江逵、王三元、李石明、陆家贤和我等十余人,都是陆巷地面上的活跃分子,特别爱好沪剧。大家推举王汉臣当团长,陆景新任导演,陆中潞为剧务,我则担任效果兼西洋乐队教练。

“剧团成立,得到大家热烈支持,要求加入的人很多,一开始有20来人,后来增加到40余人,最多时达到80多人。大家积极性很高,利用晚上、雨天和工余时间进行排练。尽管没有分文报酬,甚至化妆品还要自己出钱买,可大家一点也不计较。

“我们一开始就得到专业团体的关照和名家名角的悉心指导,艺华沪剧团无偿为我们提供剧本。当时的艺华沪剧团团长王盘声、上海沪剧团团长解洪元等曾多次亲临指导。我们先后排练并演出的剧目有《小女婿》、《珍珠泪》、《庵堂相会》、《陆雅臣》、《僧帽记(又名《陶福增休妻》)等传统剧目,也有《走上新路》、《第二次爱情》等新戏。还自编一出短剧《除四害》,此剧于1953年参加松江地区文艺会演,获得一等奖。

“十年间,我们走遍陆巷周边的村庄。那个时候农村娱乐活动极很少,所以我们的演出大受欢迎,所到之处,无不盛况空前。记得有一次到南翔疏河工地慰问演出《陶福增休妻》,演出场地安排在一所中学的操场上。因为人多,疏河指挥部安排全体民工分三个晚上观看。可是那里阻挡得了大家先睹为快的热情!特别第一个晚上,简直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堪,结果把学校的竹篱笆墙都挤塌了。演出结束,已近半夜。谢幕后,观众热烈鼓掌,我们不得不再加演一段《庵堂相会》,完了还不愿散场。最后指挥部领导出面打招呼,请大家早点休息,明天还要出工,再三劝说,才陆续退去。

“我们还曾经要求到朝鲜为志愿军慰问演出,可惜因种种原因最终未能成行。

“坚持到1961年,那时生活日益艰难,肚子也吃不饱,加上几个担任主角的姑娘先后出嫁,剧团不得不解散。留下的道具、戏装以及照片、奖状等资料在‘文革’期间全部散失……”

其他人在看啥

    《张雪甫老人忆陆巷业余剧团》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