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忆亲人之三——岳母
王世绥/文
清明忆亲人之三
忆岳母
4月13日(农历三月十七日),是岳母忌日——到今年,她去世已经整整13周年。
第一次见到岳母,是1973年1月19日。那时,我在云南西双版纳军垦农场职工子弟学校教书。学校放寒假,领导批准我回乡探亲。到家以后,理所当然要去拜见未来的岳父母。他们在城西公社牌楼十队,离我家约十几里路。凭借女友萍芬给我画的一幅“地图”,我骑自行车于上午十点多钟顺利到达她家。当时,我并没有带什么礼物去。岳母闻知“毛脚”女婿上门,急匆匆从地里赶回来。招呼我坐下后,按照习俗,马上煮了一大碗滚鸡蛋让我吃。随后又忙着准备中饭。中午,岳父、二姐、大弟、二弟等陆续回来,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气氛非常融洽。刚吃过中饭,得知我下午还要去萍芬的养父母家,岳母又忙着煮了糯米饭,一定要我吃一点再走。岳母的慈爱、勤劳、能干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岳母的身世很苦。她出生于戬浜顾家油车(今属马陆)的一户农家,从小被送给嘉西钱家木桥一户穷苦人家,年轻时曾经在纺织厂做工。解放前,和所有穷人一样,过着艰难困苦的日子。结婚以后,因为底子薄,子女多,生活更加拮据。我老伴萍芬排行第三,上面已经有两个姐姐。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在襁褓中就把他送给方泰三尖子的朱家。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岳母对萍芬始终怀着特别的怜爱之情。听说送掉之后,她一时难以释怀,多次去看望、喂奶,每次都是哭着回去……
萍芬始终没有怪怨她的生父母。青少年时的萍芬,有时会回到生父母家,住上一两天,闲暇时节,听父亲说古道今,吃母亲准备的好东西,享受暖意融融的天伦之乐。每次回家,一觉醒来,总是看到母亲还就着微弱的煤油灯在缝缝补补——白天忙于出工,只有晚上才可以用来做点针线活。而一大早,孩子们还没起床,父亲已经扫好场地、烧好早饭,母亲又在纺纱织布。岳母一天能够织出一匹老布,这绝对属于那个时代的“达人”。
萍芬1971年去西双版纳支边,生活很艰苦。那时家里也好不了多少,岳父母一家节衣缩食,数度寄来油、咸肉等食品。1979年,我们一家三口从西双版纳返乡时,一无住所,二无存款,三无工作,心情极其郁闷。此时,岳父母又无私地伸出援手,我们常常去拿这拿那。想想成了家还要“剥削”父母,总是羞愧难当。
后来,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好过起来。可是,岳母的身体却逐渐走下坡路,年轻时受惊吓而造成的病症时有发作,每每要控制不住自己。可是,即使在发病时,她也从来没有骂过萍芬,从未对我有任何不满的言词。就在她入院抢救之前的一星期,萍芬等几个姐妹还聚集在母亲身边,她还高高兴兴,忙这忙那。
1998年4月9日深夜,突然接到姨妹小珠电话,告知岳母突患急病,正在嘉定人民医院抢救。待我们赶到医院,岳母已经深度昏迷。据医生诊断,是重度脑溢血,已经无力回天。大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一点一点耗净体内的最后能量……
岳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女性,与世上所有贤妻良母一样,她只有给予,从未想到回报;她没有豪言壮语,却用自身的言行感化着她身边的人。
每当我想起岳母生前的点点滴滴,我这个不轻易动感情的人,总是不由自主地眼眶湿润。
安息吧,岳母。
201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