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记
王世绥/文
买车记
——艰难岁月的记忆
看着单位里的小年轻们一个个驾着自备轿车,潇潇洒洒地上下班,不由得想起自己当年挖空心思买自行车的窘景。
我们那个年代,农村青年最心仪两件东西:手表和自行车。而相比手表,自行车的实用价值更高:上镇赶集、走亲访友等等,都需要它做代步工具。另外,它也是男青年找对象必要的“行头”之一。所以,一旦条件允许,买自行车是首选。
当年买一辆适合农村用的载重型“永久”或“凤凰”牌新车,价格为160余元,但光有钱还不行,还须凭“自行车购买券”,而这券是很抢手、很难觅到的。
1970年,我23岁,在队务农已5年。看到村庄上和我差不多年纪的小青年多数已有自行车,心里痒痒的。父母亲答应,等生产队里年终分配拿到了钱,也让我买一辆。
当时,家里有4人:父母亲、妹妹和我。父亲患严重的胃病,已丧失劳动力;母亲也年老力衰,为半劳动力;我和妹妹两人算整劳动力。
辛辛苦苦一年,终于盼到年底。年终结算,全家总共挣得8045.5个工分,每个工分值为0.0835元,总收入671.80元,扣除往来支出(粮食、柴草等)502.35元,只分得169.45元现款,相当于一辆新车的价格。可是,总不可能一下子全部用光啊,一家人还过不过日子?来年还要不要开销?再说也没有那个“券”。
明摆着,买车的计划要泡汤。
过完年,母亲见我闷闷不乐,想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把家里唯一稍微值点钱的东西——她当年陪嫁的一个衣橱卖了,让我换购一辆旧自行车。
这个衣橱用料一般,况且用了40多年,已经比较陈旧。但那时市场上家具非常紧缺,所以送到南翔寄售商店,估价80元,没隔几天就被买走了。
钱到手之后不久,我就在这家商店里挑中一辆旧车,售价45元。这辆车实在旧得厉害:钢圈、钢丝、车把等镀克的部件都锈蚀得一塌糊涂,轮胎已经磨得光塌塌,各个部件都松松垮垮。我晃晃悠悠骑回家,隔了几天,把它送到嘉定精艺社修车部,托村上在那里当风焊工的沈以荣师傅帮助彻彻底底地整修一番,能修的修,必须换的换,总共化去将近27.28元。经过这样一修,车子变坚固了,踏起来也蛮轻快。
卧病在床的父亲吩咐我再去镇上买来黑色、黄色磁漆和清漆各一小罐,漆刷一把,铁砂纸数张。在他指点下,我把钢圈、车把、车架、前后叉等部件表面统统砂光擦净,然后刷上黑漆,待干后再用黄漆划出线条,最后用清漆刷两道。经过一番装饰,原来破得不像样的车子居然变得焕然一新。
没想到,买车不到3个月,这年5月25日,父亲猝然去世,享年仅57虚岁。
回想当年的我,太不应该!如果当初把买车的这笔钱让父亲治病,也许他不至于这么早离世!
201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