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放松”用公款那是打错了算盘
“以前,我还一直以为在外出考察学习过程中公款旅游是天经地义的事呢!现在看来,这个错误的观念真得好好纠正纠正了……”当干部职工们在习水县纪委编印的《警示教育读本》上看到原安监局副局长冉隆涛借外出考察学习之机带干部用公款旅游受到查处的案例时,都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慨。(中纪委监察部网,9月21日)
提起“旅游”二字,人们觉得那是放松身心、增加阅历、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若是自己腰包里掏钱旅游也无可厚非,但是当“旅游”加上“公款”二字时,人们却是深恶痛绝。
近年来,在八项规定和“四风”整治下,虽然私用、滥用公款出游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仍有个别干部,无视党纪国法,对三令五申置若罔闻,打着各种幌子进行旅游活动,这与领导干部勤俭节约,勤政为民的人民公仆形象格格不入,造成了大量财政资金的浪费、滋生了腐败,助长了领导干部的奢侈享乐心理,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领导体恤下属本就无口厚非,但是让干部放松动用公款就大错特错。公款旅游之所以经久不衰,仍有少数人置中央三令五申于不顾,顶风作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部分人总是抱有侥幸心理,在贪图享乐思想下,把享受玩乐作为人生追求,通过公款旅游来得到内心的满足;另一方面是相关单位和部门监管不严,漏洞百出,在落实中央精神上“打折扣”。由此,这位干部“体恤”下属的做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对于那些明知公款姓公,却总盘算如何把公变成私的领导干部就打错了算盘。有言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公款旅游沉疴已久,因此整治公款旅游不能是一阵风。治理“沉疴”,一方面需要党员干部必须严以修身,以身作则,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另一方面还需要用制度充当“紧箍咒”,严把作风关和纪律关,从而让“公款旅游”问题无处遁形。(文/雨子墨)